在黄山
下载

黄山市黄山区:集体经济结硕果 群众增收乐开颜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5日

黄山广电台讯 (文/图 谢应文 邓磊 欧阳如晨)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映射着乡村发展的质量和乡村振兴的成色。近年以来,黄山区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产融合助发展

沿着蜿蜒的河边小道,走进黄山区仙源镇弦歌村,一路景色宜人,无论是水泥路还是石子路,路面都十分干净整洁,路两边的红花绿草为村庄平添几分靓丽色彩。

然而,提起曾经的弦歌村,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文祥感慨地说:“以前我们这里穷,环境卫生差、入村道路坑坑洼洼,姑娘们都不愿意嫁到我们村来。”说起这一系列的变化,还要得益于黄山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举措,为实现乡村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换届以来,弦歌村书记、主任达成共识,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他们最首要的任务,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在上级的支持和指引下,弦歌村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试点”,引进黄山区二建公司经济主体,采取“公司+集体+农户”共同占股成立新型合作社的方式,将原村集体发展的1400亩油茶基地盘活,村集体和农户采取保底分红的模式,解决了多年来油茶基地经营亏损、村集体持续投入,农户零收入的局面,每年村集体经济创收1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还根据油茶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以油茶为牵头产业、集农业观光、油茶食材、花卉种植、生态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态旅游综合体。经过3年的努力,弦歌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2018年的16万元增长到如今的50余万元。村里有了钱,村干部干事也有了底气。以改水改厕、污水处理、道路硬化、乡风文明等一系列的建设迅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弦歌村真正做到了由“老大难”村向“美丽乡村”的华丽转变。

股东入股享红利

“老李家六口人1200元、小叶家五口人1000元……”在黄山区甘棠社区院子里,随着村“两委”干部铿锵有力的声音,村民喜滋滋地拿着股权证,排队领取村集体经济股份红利。

早在2017年甘棠社区就抓住“三变”改革契机,盘活集体资产,吸引居民入股分红,让居民最大程度的享受发展红利。不久前,甘棠社区芙蓉市场建成后,社区原本计划吸纳居民入股资金588万元,结果居民的积极性特别高,入股金额达800多万元,同时参股的居民人数也超过了《合同法》规定的人数。筹资远超预期,这让甘棠社区党委书记刘卫华既欣喜又意外,“群众愿意跟着我们干,证明大家信任我们。多出这么多钱,该让谁入股,又让谁退出呢?”

为此,刘卫华一夜未眠,第二天迅速召集社区干部集思广益。大家一致同意,所有社区干部自愿全部退股,给居民让位让利。芙蓉菜市场建设以来,每年为社区增加净收入40多万元,居民通过股份每年实现分红20万元,真正实现了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

线上线下拓销路

位于黄山区东北部的新华乡,下辖4个村,雷竹面积人均2亩,每年雷笋产量约270万公斤。起初农户们“单打独斗”、分散经营,导致效益低下、销售困难、收入微薄。

为了帮助农户增收,集体获利,该乡党委积极鼓励引导7家笋竹大户成立笋竹产业联合体,统一收购价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对外销售。同时,乡党委政府还争取200万元扶持资金,成立020电商平台,采取网上平台和线下体验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拓宽销售渠道。2020年,O2O中心的资产正式明确为大保村所有,由笋竹产业联合体具体负责运营,大保村年可获收益7-8万元。“除了依托电商平台,我们每年还通过举办笋竹文化节,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农工旅三产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综合水平,今年以来,大保村集体经济率先完成目标,与同期相比增幅20%。” 新华乡党委副书记宛南说道。

近年来,黄山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经济,全力做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一村一产业、村村有特色”的良好局面。泉水鱼、兴村玫瑰、樵山香榧、猴坑茶叶、赐田雷竹、岭上六宝......特色农业如雨后春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截止目前,全区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87个,国家级示范社3个,家庭农场达225个,省级示范场12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23亿元。79个村村均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60万元,百万元以上村11个,十万元以下村清零。

下一步,黄山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朝着实现产业兴、群众富、生态美的目标,蓄势发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