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歙县岔口镇:探索多元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21日

黄山广电台讯 (文/图 魏晓凡)八山一水一分田。歙县岔口镇是革命老区,地处歙县皖浙边陲大洲源,黄山—千岛湖公路穿境而过,距歙县县城44公里,千岛湖88公里,是安徽省与浙江省交界的东南大门。

重重山岭曾是当地人民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困羁于山,必然勃发于山。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代代岔口革命老区人民守护青山涵养绿色生态,探索青山发展林下经济,不负青山享受美好时光。

守护青山:荒山深耕“茶叶经济”

2017年底,“本地郎”方杜邀请中科大毕业的好友殷修川来家乡岔口镇做客,没想到这一次见面,“外地郎”殷修川竟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里的青山绿水,后来两人联手成立了黄山杜川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岔口镇茶园坪村仙人磨海拔800多米高的山头一口气流转了600多亩山地用以种茶,做起了“开荒牛”。

在殷修川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们的茶园,与其它修整得齐整的茶园有些不同,这里的茶园有些像是“野生野长”的,随处可见的灌木丛、肆意生长的草株,与满山坡的茶树相互交融,织成漫山绿野。“从仙人磨茶园开辟以来,我们在种茶的同时延续了这里原有的生态体系,保留山上所有的老树,让茶树在原始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殷修川说,这样生长起来的茶树根系能够扎得更深,可以很好地吸收土壤下层的矿物质,制作出来的茶叶散发着一种“自然味”。

在保证茶叶质量方面,近两年来,岔口镇创新探索“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绿色防控模式,积极推进“以草治草、机械除草”等防治草害措施,全面禁止化学农药进入茶园,确保茶树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人勤春来早,岔口镇上下联动做实“绿色防控”大文章,开展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专题培训会,组织8名农技干部深入茶园进行集中指导,“人防物防技防”实现好山好水出好茶。目前,该镇累计完成7个行政村茶园绿色防控承诺书签订3000余户、二轮确权7900余亩投产茶园已开展黄板扦插工作,计划2月全部完成扦插任务。

探索青山:基地发展“林下经济”

岔口镇仙人磨高山土鸡养殖基地处群山包围之中,周边的茶树、松林一年四季郁郁葱葱,5间养殖棚沿着山形向上延伸,一群可爱的鸡穿行于阳光充沛、空气清新的青山绿水之间,啄饮清澈甘甜的泉水,或在基地与林间嬉戏吃食,享受悠哉时光。

在养殖基地的平地上放着红薯、玉米、南瓜谷子等天然原粮为土鸡补充饲料。42岁的黄山杜川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老板兼饲养员方杜每天早上七点半就开始工作,捡鸡蛋、定量投料、放养、打扫卫生。方杜介绍,“高山放养土鸡,鸡主食树林中的杂草和昆虫,我们定时将鸡赶到周边的树林下游走,增加了鸡的运动量,肉质也更加鲜美。”

在试点土鸡养殖基地的道路上也比较风顺,鲜鸡蛋销售一直供不应求,现在养殖品种推广至鸭、鹅、羊、牛,规模越做越大,仅虎年春节期间基地销售收入达60余万元。

据了解,林下养殖的模式既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又巧妙地消灭了林间杂草和各种害虫,促进林木茶园生长,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不负青山:山间绘制“美丽经济”

岔口镇迎来立春后的首场降雪,山头的冰雪尚未消融,山下的油菜花已迫不及待零星绽放。

打造创意油菜花海,设计打造大洲源片区油菜示范点,岔口镇率先在大坑源村开展彩色油菜花种植,免费向农户发放油菜种,新品种具有花期延长、观赏性强、花香浓郁等特性,增加花海观赏性,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据了解,今年油菜花花期较往年有所提前。阳春三月,以“花”为媒,该镇已连续举办四届大坑源村油菜花节,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在岔口镇开启爬山、赏花拍照、吃泉水鱼、体验非遗民俗之旅,大洲源片区有徽州庐山、庙前等10多处赏花摄影点,赏花游催生出“美丽经济”。

好山好水滋养出人杰地灵。2021年是社会学家吴景超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与闻一多、罗隆基一同被誉为“清华三才子”。2022年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的中国人张逢铿诞辰100周年,他出生于岔口镇庐山村,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系,后赴美留学深造,南极有以他姓氏命名的“张氏峰”。张逢铿故居纪念馆及故居南极馆正在布展中,将于漫山遍野油菜花开的3月开馆,那是徽州庐山最美的季节。

期待在最美的季节,邂逅最美的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