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歙县北岸镇:“乡贤里”妙笔写“法治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8日


黄山广电台讯(图文/胡鑫)风雨廊桥位于歙县北岸镇北岸村,明代始建,清中叶大修,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南门额篆刻“乡贤里”三字。“乡贤”意为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人;“里”本义是居住之地,引申泛指人群聚居的地方。又为古代地方行政组织,引申指街坊、家乡。“乡贤里”一词可窥北岸村自古贤达聚居、民风淳朴。

古时的“乡贤里”是德治教化的典范,今时的“乡贤里”法治建设同样精彩。饱经历史沧桑的风雨廊桥依然别致,村人喜欢到这里闲聊、聚会、休憩,沿墙所置长木凳在长期使用中已光滑如玉。廊桥是街坊邻里、七村八庄联络感情、敦睦人和之所,而今也成了“乡贤里”的普法舞台。


“新乡贤”街头巷尾忙普法

“小朋友们,有谁知道这周是什么周?”“今年的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水周的设立是为了增强全民爱水、护水意识,也有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保障。我们的家乡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守护。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学习这些,希望你们在生活中能够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另外,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千万不能到河里去玩水,很危险。”

在歙县北岸村、北岸学校联合主办的《水法》宣讲活动中,“乡贤里”的新时代乡贤吴春英向同学们如是说道。

十几年来,吴春英坚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方面的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安徽好人”“黄山市道德模范”等称号。她虽已年近八旬,却是“乡贤里”活力满满的新时代乡贤。在调处子女赡养、夫妻情感、街坊邻里等日常纠纷中,她总能用最朴实的话语将“法言法语”讲的透彻、接地气。她和她的满头银发成了“乡贤里”法治宣传、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最醒目的标志。


法治文化广场成新靓景

站在村口的广场上,春风轻轻拂面而过,既可远眺风雨廊桥静卧棉溪河碧波之上的秀美,亦可近观吴氏宗祠耸立眼前的壮观。就是这样一处游览视角绝佳的广场而今也成了“乡贤里”法治文化宣传的新高地。

整个法治文化广场亭台小筑、长廊绕水,与整体徽风皖韵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凉亭取名“和兴亭”,楹联为“三让垂后世,六合衍生平”,皆在传递“和为贵”“礼让”“天下太平”等价值观。矗立在绿植中的大理石碑上书写着“遵法、守法、学法、用法”字样,悬于长廊中的法治名言警句提醒过往群众要时刻将“法”字放在心上,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文化广场与文体活动广场有机融合,寓教于乐,使法治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时的“乡贤里”在妙笔写“法治文章”的基础上,渐渐描绘出了一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乡村美画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