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广电台讯(文/何青 图/朱高成)“有户村民想在抛荒的土地上种植绿梅,我们正在劝导。”日前,歙县霞坑镇河政村村级田长发现村里一起土地“非粮化”的情况,立刻通过微信群向镇田长办进行了汇报。
为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歙县霞坑镇把推深做实田长制工作作为“藏粮于地”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配优队伍,严格管理,强化巡查,聚焦目标任务,严格落实田长制各项工作部署,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加强组织,压实责任。田长制实施以来,该镇高度重视,成立了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党政负责人担任镇级田长,对辖区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总责;设立副田长2名,围绕田长制工作安排,具体协调工作落实举措;设立村级田长7名,由各村书记任职,为所管辖区田长制第一责任人。全镇上下行成层级分明、责任明确、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为有力推进田长制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强队伍,强化培训。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镇情村情,把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熟悉村情民情地情的党员干部及热心服务村庄建设的志愿者选出来,组建一支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督管理队伍,共聘用巡田员18名,将巡护责任分解到人,做到每个地块有人巡护。定期组织培训,提升田长制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明确岗位职责和相关制度要求,为有力推进田长制提供了队伍保障。
严明标准,完善制度。为落实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机制,该镇建立健全田长制相关规章制度,推进落实信息宣传公开、镇村协同配合、巡查监督监管等举措,推进田长制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在交通便捷,显著位置安装田长制公示牌7块,加强巡田员日常监管,建立发现、制止、报告快速响应机制,实现耕地规范化管理,助推“藏粮于地”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该镇已经通过巡护发现并查处了涉及耕地的违规行为3起,切实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促使田长制工作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