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网讯(文/图 陈熹)为着力解决老年群体当前急愁难盼问题,进一步实施“十项暖民心”民生工程,提升公共养老服务水平,徽城镇以“三完善”助推老年服务工作,在“一策一行”间尊老、爱老、养老、助老。
抓实机制,完善“老有所养”。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兜底线、保基本、可持续的养老工作基本盘;严格落实镇干“包村(居)包户”制度,对“空巢”、失能、五保、残疾、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登记在册,落实到人,定期走访慰问,分户研判养老问题,实现“一对一”精准助老;以完善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机制为抓手,畅通低保助残等补贴发放流程,适时管理调整,应保尽保,确保等级评定准确,补贴发放及时;结合“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定期总结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充分保障老年群体行动安全、收入稳定、生活幸福。
聚焦民生,完善“老有所依”。进一步推动老年食堂建设与管理,整合助餐资源,改进标准和服务,掌握用餐需求,宣传餐点分布,听取群体建议,注重配餐营养均衡,让老年群体吃得满意、吃得放心;围绕“打造最干净城市”、“最美庭院”、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帮助老年人打扫庭院,修缮房屋,为老年群体提供舒心干净的居住环境;强化老年群体健康监测,加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的摸底排查与宣传动员力度,普及疫苗防护知识,消除老年群体顾虑,筑起群防群治坚固防线。
瞄准需求,完善“老有所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居) 老年课堂、党群服务中心等,为老年群体提供学习好去处;分类建好老年人需求台账,立足老年人身体、心理、爱好等特点,以丰富精神生活为目标,推广健身操、棋牌、戏曲等文娱活动,结合本地文化项目特色,让课堂课程接地气,老年特长有发挥,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无缝贴合;丰富志愿教学活动,指导老年群体运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等信息化设备,让老年群体政策民生“掌上看”,证件保险“家里办”,进一步消除老年群体“数字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