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歙县大力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15日 来源:黄山日报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历史建筑保护是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我市历史建筑数量多、分布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多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立法获批,徽州文化生态的整体格局和整体风貌得以有效保护。

  歙县大力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严把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项目引领、修缮保护、业态打造等,努力使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价值的徽州古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留住乡愁。

  “坚持修旧如旧,按照徽派建筑的传统技艺进行修缮,尽最大可能将它恢复原貌,展现它的历史信息及文化内涵。”日前,笔者在徽城镇渔梁中街的国保单位“巴慰祖宅”修复工程现场看到,这里整体木架构已基本完成,屋椽上的瓦片也已铺设好。“巴慰祖宅”始建于明末,坐北朝南,前中后三进,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该故居博物馆也是全省第一批民营博物馆。近年来,歙县投入资金40余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进行全面落架修缮。“一卯一榫、一阴一阳,都要以原汁原味的徽派木工来打造,这样修复起来的古建筑才有当年的风味,才是人们记忆中的古徽州。”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毕成志是“巴慰祖宅”修复工程木架结构修缮的负责人,为恢复古建原貌,故居内的一窗、一梁、一构建采用的都是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同样,在杞梓里镇苏村村,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方氏宗祠经过修缮展现出了它昔日的盛况。方氏宗祠由明朝所建的“敦本堂”和清代建造的“爱敬堂”组成,由于年代久远并疏于管理,祠堂内的木结构大多已腐烂。2018年,歙县通过引入世行贷款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对古祠进行了全面修缮,使昔日的旧祠堂“脱胎换骨”,变身成为农村的“文化活动室”。“我们苏村2016年就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这方氏宗祠更是承载着我们多少代人的共同记忆,能够看到它恢复原来的样子,也是给我们子孙留下了根,留下了乡愁。”看着大变样的方氏宗祠,村民方德平感触颇深。

  古村落、古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徽州人“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去年以来,歙县投入资金1700多万元,先后对郑村、许村、昌溪、上丰等地的15个村、7处国保和4处省保单位进行分批修缮保护,并对其周边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提升文保单位品位。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古建筑修缮面积12000多平方米,预计到今年5月,各项工程可基本完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