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网1月29日讯(潘洁)近年来,歙县许村镇突出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逐步建立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打造产业兴、农村美、乡风淳的生态宜居乡村。
“党建+脱贫攻坚” 铺就创新致富路。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双强双带”工程,发挥山里山茶业有限公司、谢裕泰茶业、化忠蔬菜专业合作社等本地龙头企业作用,通过“企业+合作社+电商”“致富领路人+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把致富领路人聚集在产业链中,围绕本土“1234”特色产业(即一条鱼二朵花三种笋四个果),建立“扶贫车间”,开设旅游扶贫专柜,提升产业扶贫“造血”功能。2018年以来,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扶贫资金34万余元,小额信贷资金217万元,共带动50户贫困户产业发展,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315户,实现新增劳动就业50余人。
“党建+创城创卫” 倡导生态加速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主题党日”为载体,通过党员活动、志愿者活动,将环境整治与“网格化管理”结合,全面排查环境卫生,开展以镇村干部、群众党员、村保洁员、公益性岗位为主体的环境整治活动。依托“乡村游”特色资源优势,坚持点线面链接、集群式发展,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名片,将20余名党员合理安排在“每一处古建、每一片山林、每一段溪流”。全年实现蓝色屋面整治20000多平方,新建生态停车场3处、旅游公厕2处,新增6家特色民宿、10余家地道农家乐等,慕名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绘画写生的人群接踵而至,开创了许村旅游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喜人局面。
“党建+乡村振兴” 打造改革新蓝图。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探索推进“1+N”,构建了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扫黄打非”联络站、老年大学、文化广场、未成年人之家五大平台,挖掘许村历史文化中丰富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围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教育服务,增强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2018年全镇修缮灌溉水渠、排水沟、水塘、生态护坝等投入114万余元;新增70只太阳能路灯;新建605平方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扫黄打非”联络站6个,开展各类文艺及民俗活动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