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十三五”发展定位:以五大发展行动为总抓手,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杭州都市圈”契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旅游+”战略,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歙县
歙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发展战略。近年来,有“投资洼地、创业乐园”之称的歙县,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发展总量和速度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目前,全县拥有工业企业800余家,各类上市挂牌企业21家。2018年6月,歙县经济开发区成为黄山市首家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名录的开发区。
工业经济质量持续提高。2018年,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户、达17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工业入库税收3.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税收超百万元企业由2015的53户增加到87户。
主导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经过优化整合、转型提升、政策引导,全县形成了机械(汽车)电子、新型材料、纺织服装三大主导产业。至2018年底,三大主导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33户,占规上企业总数的78%;实现产值90.3亿元,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74.2%。
企业整体实力再上台阶。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创想科技、博盛纺织、长命摩擦、天香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极大提升了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全县新三板挂牌上市企业3户,安徽省股权交易托管中心(四版)挂牌企业18户,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19个,苏浙皖赣沪名牌1个。
招大引强成效明显。通过以商引商、驻点招商、引凤还巢等方式,先后引进鸿宇科技、徽瑞智能、华鑫北斗等重点企业。投资15亿元的众泰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顺利落地并开工建设,为黄山市迄今为止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投资1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华鑫北斗车里子、碳济智能科技、创联科技等9个项目集中签约入驻歙县军民融合产业园。
园区平台日益壮大。歙县经开区成立十六年来,坚持以实施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围绕“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链,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主平台。至2018年底,累计开发面积7.1平方公里,投产企业268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8户;2018年实现经营收入177亿元,上缴税收6.17亿元,其中工业税收3.8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2.04亿美元,利用外资5403万美元。拥有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4家,专精特新板上市企业5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新型装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企业总产值的86.5%,园内各企业优势互补、上下衔接,形成良好的集聚效应。开发区先后被省政府列入县域重点工业园、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汽摩配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省级农民返乡创业示范园,曾荣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黄山市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歙县将全力加快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的培育。日前,歙县经济开发区正利用与南京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的培育,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建立创投基金(基金规模达1亿元),打造歙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加速园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人才引进四个方面,建设“研究院+创投基金+孵化器+产业集聚区”四位一体架构的产业基地,目标引进企业30家以上,成果转化2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累计产值20亿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力争建成1-2国家级研发平台。
歙县加快产业新城的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投资环境,明确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抓住安徽华鑫北斗大数据中心落地运营的机遇,围绕新兴产业打造产生态圈,围绕工业物联网及旅游康养产业,全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力争到2020年,园区营业收入、财政收入分别达260亿元、10亿元,把开发区真正建设成为歙县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真正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