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网11月1日讯(汪文俊)歙县以列入黄山市整县盘活闲置农房试点县为契机,将闲置农房盘活与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红色革命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村组自营”模式,以村组集体为运营主体,投入资金进行闲置农房的修缮保护,综合利用,打造名人馆、文化展示馆、村史馆、精品民宿等,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边陲乡镇三阳镇充分发挥地处皖浙交界的地域优势,绿色“融杭”,将非遗文化与古祠堂连袂组合,把叶村叠罗汉艺术,搬到洪氏宗祠叙伦堂上演,为乡村旅游营造了“吸睛”亮点;杞梓里镇依托闲置的原中心小学校舍打造王茂荫文化展示馆,开发茂荫文化内涵,创建红色廉政教育基地。广场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展示馆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由六个厅组成,分别以经典、发现、家风、商业、文化、视界为专题,浓缩展现一代名臣王茂荫的廉政文化。5月份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将近3万人次参观学习,最大化地发挥了社会效益;上丰乡岩源革命历史陈列馆利用原村委会旧址兴建,占地面积200平米。自春季正式开馆使用,已接待2万人次研学接受经色教育。为扩大陈列馆展厅,丰富展示效果,村委会申报了市级政德教育基地,开发陈列展示馆二期扩建项目。村集体继续盘活使用4栋闲置民房345平米。
地处大洲源深处的岔口镇周家村,抓住乡村旅游的契机,招商引资发展乡旅项目,打造农家乐(民宿)品牌。村集体出资收储并盘活了“空心村”门岭自然村闲置的6组土楼房,建筑总面积1461平方米,用地面积合计1157平方米。通过县江南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平台,黄山中瓷发展有限公司以每年3.5万元的租金,从周家村经济合作社租赁取得了20年的经营权。有效壮大了集体经济,激活了旅游业态,促进了农民增收,让一间间闲置农房成为一棵棵“摇钱树”。
歙县村集体自营盘活利用闲置农房,让闲置的资源“活”起来,带动乡村旅游“火”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走出了一条振兴乡村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