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乡村振兴的“岔口答卷”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0日

黄山广电台讯(魏晓凡)近年来,歙县岔口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整合激发辖区内各类资源活力,打造“品味歙县 自在乡村”品牌,加快美丽乡村向乡村振兴迈进步伐,促进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美丽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以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主心骨”。深化“乡村治理+旅游”,提升乡村党员干部乡村治理能力和发展能力。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镇、村二级围绕农旅品牌塑造,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的是文化,引进来的是技术,多次开展交流互学,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镇村干部谋划策划、组织协调、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引导村“两委”班子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通过土地流转、转变土地经营模式、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方式,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7个行政村深挖农业、生态、文化、红色等资源,举办特色旅游活动,开展农特旅游产品推介,吸引大量游客和客商,加快生态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利用,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该镇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开展大走访大调研、义务清扫、帮扶慰问等服务活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党员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引导村民形成积极健康、团结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近两年来,全镇无群体事件发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产业振兴充实乡村振兴的“钱袋子”。深化“农业+旅游”,加快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一是带动精致农业。该镇举办了首届黄山茶园坪革命老区茶乡开园节,茶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岔口镇是黄山市山核桃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科学种植山核桃12000余亩,挂果面积达6000亩。二是发展特色养殖业。该镇大坑源村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万元,在扶贫帮扶牵头单位—黄山市供销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建设2000平方米的泉水鱼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优质的山泉水资源,发展泉水鱼养殖,以促进农户和村集体共同增收。截至目前,泉水鱼养殖基地共投入鱼苗鱼种10万尾,发展态势良好。三是壮大农业企业。通过举办农旅活动,该镇通过举办“品味歙县 自在乡村”系列、油菜花节等旅游活动,助推农事体验游、采摘游、农业休闲观光游和农产品销售等,丰富现代农业内涵,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四是提升农村电商。通过举办“品味歙县 自在乡村”系列旅游活动,对接茶叶产业,吸引茶商、企业等采购。茶厂积极做好新老客户市场销售对接联系工作,使用线上交易和现代物流手段,探索推广新型销售模式,拓宽茶叶市场销售渠道。五是促进乡村旅游。该镇地处绿水青山环抱的皖南边陲,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支流——大洲源河(又名双溪河)蜿蜒穿境而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有“二水重流、三山叠翠;龙门积雪、虎阜松林;三步金阶,长潭观鱼;金滩赶月、石狮滚球”等十大风景名胜。还有大量的古建筑、丰富的文物古迹,是号称“江南一枝竹”的书画家吴皖生、国际著名地理物理学家、第一位登上南极的美籍华人张逢铿的故乡。该镇富有革命传统,有土地革命后期“金竹暴动”,解放战争时期“火烧竹筒坦”等遗址,有新四军皖浙支队副司令员程灿革命烈士等五处烈士墓。目前,竹筒坦已成为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歙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条爱国主义教育经典线路之一,来此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

以生态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生态屏障”。深化“美丽乡村+旅游”,大力改善村庄环境,助推生态振兴。一是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该镇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和保持环境优美为目标,通过党委“领动”、支部“推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作用,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镇7个行政村动员2600人次,共清理生活垃圾120余吨,清理河道、小溪70余公里,拆除旱厕15个,清理残垣断壁30处,乡村颜值显著提升。二是整治生态破坏乱象。强化野外巡护,打击违法交易,实施村级生态护林员网格化管理,着力抓好野生动物保护野外巡护看守工作。联合大阜森林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内农家乐、饭店、菜摊等开展专项检查;对猎捕野生动物的人员进行摸排登记,收缴铁夹673个,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行为,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保持持续高压态势。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巡查、监测力度,守护好餐桌安全。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巡查220余人次。

以文化振兴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深化“文化+旅游”,复活展演传统工艺、徽州民俗、徽州民歌、徽州戏曲等,传承弘扬徽州特色文化。一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由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宣传委员亲自抓,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体系和机制。该镇领导班子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主攻方向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2名,同时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文艺特长,将有爱好、有激情、有特长的人员纳入镇综合文化站管理范筹,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7个村分别配备文化专职人员,挖掘民间文艺爱好者,壮大农村文化队伍,各村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村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全力以赴为群众文化工作添砖加瓦,出资出力。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该镇积极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元旦”、“春节”、“三八”、“六一”、“七一”、“中秋”等重大节日,开展体育比赛、歌咏比赛、广场舞比赛等。近年来,大范围开展了“魅力岔口、文艺汇演”、“革命老区云飞扬文艺汇演”、“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等大型广场演出,并定期不定期邀请市文联、县文化馆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三是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该镇创新工作举措,逐步推进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切实增强“输血”和“造血”互动作用。并积极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婆媳”创评等活动,大力弘扬互敬互爱、互让互谅的家庭美德。实施典型引领,把“致富能手”“好婆媳”等群众身边的典型改编成文艺作品在各村进行巡回演出,增强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