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广电台讯 文/图 王济虎)新安江畔,百里画廊,深渡更“特别”。自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以来,深渡镇党委严格落实新安江保护“十大工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建百里画廊第一生态“特区”。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发家致富。
深渡镇作为歙县首个山水画廊旅游特色小镇,先行先试。而如何在进行最严保护、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变革,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场变革,牵动人心。
最严保护“新举措”
对于新安江,保护是首要任务。然而,新安江保护难度,有目共睹。以深渡镇为例,沿江7个村(居)、1.3万居民,岸线复杂且被洪水冲毁严重。新安江汇水区涉及黄山市休宁县、屯溪区、徽州区以及宣城市绩溪县等,常住居民30多万人。尽管这些年新安江整体水质逐年向好,但局部富营养化的威胁依然存在。“为更好保护新安江,今年来,深渡镇对新安江保护从单纯的水质保护转向水生态系统修复,从单一污水治理转向山水林湖草全域综合治理,从镇域单独治理转向新安江流域一体化治理”深渡镇党委副书记王济虎介绍。
为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渡镇推进垃圾、污水、保洁一体化改革,采用PPP合作模式实现全镇垃圾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投资2200万元,完成深渡镇污水处理厂及36.1公里配套管网建设,设计污水处理能力1000吨/日,镇区5000多常住人口和3000多过境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7座,其中漳潭村2座、绵潭村1座、棉溪村1座、深渡村2座、定潭村1座,有效解决沿江中心村污水处理问题,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积极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完成三格式化粪池改造2000余个。全镇12村(居)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终端建设再提升,计划投入1600余万,实现污水全覆盖收集,零排放处理。
为更好的保护新安江,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角度出发,深渡镇党委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对新安江108米水位线以下土地退耕还湿,退耕休耕土地达2000余亩,恢复生态湿地1800亩。开展新安江退捕工作,439户渔民退捕上岸。持续巩固退捕成果,回收“三无”船只700余条、渔网44020公斤、网具83831.75公斤。投入1800余万修复新安江老岸线,恢复生态风貌,确保沿江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关停规模以上养殖场5家,发放关停补助200余万,为进一步规范养殖合法有序,深渡镇人大通过了深渡镇养殖方案决定,明确规定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必须符合环保相关要求。
这些创新举措和投入资金,对于乡镇党委来说,魄力非凡。从水中到岸线再到内陆,从污水治理到生态修复,一个山水林湖草生命共同体正在形成。
绿色发展“新思维”
一句“天上王母蟠桃,世上三潭枇杷,尽在新安江山水画廊”让深渡镇闻名遐迩。这么多年来枇杷产业一直在发展,也是深渡镇三潭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三潭居民当家产业。
“枇杷产业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相对较低,未形成一条枇杷产业链。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过程中。”深渡镇党委委员、大茂社区书记姚顺武说。
深渡镇为进一步拉长做深枇杷产业链,首先在枇杷鲜果上作宣传文章,通过举办枇杷节、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吸引四方游客参观游玩,开辟赏新安江美景,进枇杷园采摘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鲜果知名度,让老百姓在青山绿水中真正受益。其次,规范枇杷深加工产业,投入400余万新建既能参观游览又能体验购物的新型一体化枇杷膏标准化厂房。既解决果农残果、次果无法无法销售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果农增收。最后在拓宽营销渠道上下功夫,开辟淘宝、京东等电商市场,与邮政、顺丰的物流企业合作,实现原产地直发,运用直播平台带货等形式销售枇杷。
新安江全面禁捕后,深渡鱼文化受到一定发展限制,来深渡品尝新安江鲜鱼成为一句空话。为确保深渡鱼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渡镇党委引进了昌中石斑鱼基地,修复村集体泉水鱼塘2个,达到了深渡鱼文化持续发展,又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收入。
“深渡镇与黄山旅游集团深化合作,整合山水画廊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山水旅游线路,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黄山旅游集团正在打造200亩新安江畔花海,伴随黄山旅游集团旅游项目实施,为深渡镇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黄千高速建成后,深渡镇作为杭州千岛湖和黄山风景区的重要节点上,未来可期。”深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范学斌介绍说。
体制机制“新生机”
歙县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深渡镇大多地处山区、库区,既肩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又面临经济社会发展重压。
作为皖浙两省新安江保护建设试点县之一,深渡镇边干边学边总结,如何为全国同类县市区提供保护与发展的深渡模式?改革创新是关键。
过去1年来,“破旧立新、思想解放”的号角在新安江畔深渡镇吹响。在高标准保护上,着眼新安江流域系统性生态修复,实施山水林湖草系统治理。在高水平发展上,引进老牌旅游公司——黄山旅游集团。但也有不少干部群众反应,深渡镇除了保护难,发展难,还存在缺资金、缺金点子、缺项目等方面的难题。为此,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深渡党委谋划一批可建设可实施项目,创建百里画廊第一生态“特区”必须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来推动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形成新的制度红利。
“我们将紧紧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把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需求转化为具体精准的措施清单,创造更多具有全县乃至全市推广的经验,建设百里画廊第一生态‘特区’。”深渡镇党委书记刘和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