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广电台讯(陈鹏志)近年来,歙县坚持发展创新“枫桥经验”,聚焦“五线合力”,推深做实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
站好“中轴线”,凝心聚力护稳定。一是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深化反恐怖斗争,加强高铁北站等重点场所的巡逻管控。依法防范处置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二是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深挖打击涉邪违法犯罪活动,扎实做好涉邪风险预警与处置,积极开展涉邪人员教育转化,组建宣讲团,深入乡村开展反邪教宣传。三是持续打好信访积案攻坚战。持续在信访积案控增量、减存量上下足功夫,今年歙县信联办出台《歙县初信初访办理办法》,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初始,常态化开展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隐患滚动大排查活动,既掌握面上维稳形势,又针对不稳定隐患点,重点做好矛盾纠纷化解、稳控疏导安抚等工作,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持续稳定。
拉好“对角线”,协调联动促创新。一是紧盯本土文化抓创新。弘扬徽州文化,把乡贤能人、退休教师、党员干部和回乡创业人员发动起来,助力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深化“乡贤+”工程建设,使之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歙县实践的新样板。二是紧盯工作效能抓创新。全县推行“听、答、解、连、惠、智、知、化”八字工作法,全方位提升综治中心“实战化”水平,将一条热线“ 听” 民声、一次坐班“ 答” 民问、一名乡贤“ 解” 民困、一场接访“ 连” 民心、一个工程“ 惠” 民生、一个系统“ 智” 民情、一组网格“ 知” 民意、一套机制“ 化” 民忧落到实处,继续做实姚顺武综治工作室,做优法官工作室,做强公安警务室,做深新安江生态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室等“特色工作室”。三是紧盯群众自治抓创新。大力推广“平安有我”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履行“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困我帮、民求我应”志愿服务宗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力推广“户主会”制度,点燃村民参与自治热情,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用好“网格线”,固本强基抓关键。一是网格融合提质效。出台《歙县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深化“党建+”,推进“双网融合”,在城市社区建立专职网格员队伍,提高网格员待遇,加强培训,提升技能,把网格员打造成移动的“探头”,构筑“平安歙县”第一防线。二是系统整合促联动。抓好“雪亮工程”、“一网清”系统的功能完善,打破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大数据共享。推广“三朵云”、“金晴网”等建设,补齐“雪亮工程”盲区,织密视频监控天网。三是力量综合抓化解。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四员”(信息员、宣传员、巡逻员、调解员)作用,排查不稳定隐患,宣传法律法规,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护好“边界线”,联防联调保平安。一是抓机制建设促平安。借助融杭接沪的契机,进一步提升完善关系联建、信息联通、矛盾联调、犯罪联打、平安联创、问题联处、责任联究、绩效联考等八项机制,共同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努力打造皖浙边界平安共同体。二是抓联合治理促平安。推动两省毗邻县市政法机关统一思想,协商处理边界事宜,做好联防联调工作,服务联通、纠纷联调、隐患联治,有力提升边界安全。加大对破坏新安江流域生态资源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三是抓互联合作促平安。贯彻好皖浙十县市平安边界第十四次联席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加快社会治理领域融合衔接,着力推进皖浙政法领域政策互认、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服务共享,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融杭接沪带来的便利实惠。
绷好“防控线”,源头防范补短板。一是管好重点人员。为全县重度精神障碍患者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最大限度减少肇事肇祸带来的后果。加强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监督,防止重新犯罪。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引导他们走好人生道路。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管理,及时掌握动态,强化心理疏导,引导融入社会。二是管住重点区域。加快推进“智安校园”建设,建立双重访客识别、防盗报警监控、外来人口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安防体系,将校园打造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目前全县已推广6所学校。加强铁路护路联防,排查治安隐患,管控重点人群,及时化解不稳定隐患。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化解一体化机制建设,打造便民利民化解新平台。建立小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将矛盾化解在初始、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管牢重要节点。紧盯重点时段、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防范化解各类不稳定隐患,确保社会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