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休宁汪村镇:致富能人助脱贫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13日

       黄山广电台讯(胡威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积极发动全镇致富能人扎根乡土发展产业,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养蜂能人胡胜根

杨源村是一个有着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4人的山区贫困村,村民收入主要靠在外务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胡胜根原本也是外出务工大军的一员,但因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便回了家乡。俗话说靠山吃山,他一直计划着利用村内资源发展产业摆脱贫困,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得知杨源村今年实施的中蜂养殖项目在物色承包人,胡胜根便第一时间和村里工作队联系,主动要求承包。揽下活的他每天都在蜂棚里忙活,不到半年工夫,已将产业规模发展到230多箱中蜂。预计到年底采蜜,会有不低于万元的纯收入。

8月份,村里开设扶贫课堂,他主动给10多个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培训养蜂技术。“将来我打算成立蜜蜂养殖合作社,把养蜂技术教给村里有意愿养殖的人,特别是贫困户,带动大家共同养蜂致富,闯出属于我们的‘甜蜜’事业……”

养鱼能人余欣荣

余欣荣今年41岁,是土生土长的汪村镇田里村人。原本是做木材生意的,机缘巧合之下创办了泉水鱼养殖基地之后,他潜心摸索泉水鱼养殖技术,养殖泉水鱼经验日臻成熟,2012年余欣荣在汪村镇建立了第一个规模化的泉水鱼养殖基地。

2014年7月份,余欣荣当选为田里村党总支部书记后,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道理,决心发挥自己发展泉水鱼产业的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随后,余欣荣发起成立了黄山休宁泉水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52户,其中贫困户9户。他向合作社社员尤其是贫困户无偿传授泉水鱼养殖技术,低价提供种苗。合作社采取统一投放鱼苗、统一防治、统一饲养、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方式进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合作社社员和贫困户养殖泉水鱼的积极性,也使他们的养殖效益更有保障,带动社员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办厂能人吴永忠

在汪村镇桃源村,总有一个身影起早贪黑在村组之间奔波,他是吴永忠,桃源村党总支书记,一个能吃苦、守初心、担使命的农村汉子。

说起如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吴永忠介绍,桃源村在休宁西南边,与溪口镇接壤,属于偏远乡镇,可作为村里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基本没有。通过外出考察,请专家现场勘查土壤水质,现如今绿梅成了村里主要的扶贫集体项目,通过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及管护绿梅,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2015年,吴永忠牵头创办了五里亭绿梅家庭农场。近年来,在吴永忠的号召下,不少贫困户主动加入,产量也节节攀升,去年绿梅干花就加工了400公斤,产值在20万元左右,较头年翻了4倍。吴永忠介绍,今年绿梅的产量上比去年高了1倍,单斤价格也涨了许多,在250-300元左右。村里加入农场的12户贫困户中,收入最高的农户可达万元,少的平均也有4至6千元。去年,为了激活桃源村发展茶产业的活力,吴永忠又牵头创办了桃源万亩林茶厂,为村里30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电商达人汪柏根

汪村镇杨源村位于皖南山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村落,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缺乏销售渠道,高山深处的农产品只能村内自销,或者运到附近村庄低价售出。近年来,杨源村一直在寻找经济效益增长的突破口。

2018年底,杨源村的老村干部汪柏根带头成立了芝麻经济合作社和农副产品经营店,前后有36户农户加入,其中有11户贫困户和低保户,极大地改善了杨源村的处境,足不出户也能将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针对山区特色农产品销售难的实际,采取开通电商扶贫站点方式将贫困户家中的茶叶、笋干、梅干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销售,实现贫困户增收。今年以来实现销售额 3万余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900余元。在进行线上销售的同时,汪柏根积极与企业对接人员到杨源村进行现场收购,农户们纷纷拿出自家的黑芝麻、生姜、小红豆、山芋粉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售卖,一场收购的价值总量超过15000元,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更带动了一批农户脱贫致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