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广电台讯 (文/图 王楚)冬日的茶园,正值管护关键期。地处皖南黟西北的黟县洪星乡红光村,一派繁忙景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金玉琴正带领着乡亲们翻挖施肥、修剪茶树、清园防虫。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洪星实际,关键是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加大‘一村一品’打造力度,提高农业产业机械化、科技化、生态化生产比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作为来自大山深处的村级“当家人”,金玉琴以各种形式向村民们宣传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示,以实际行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
奋进新征程,做好农业产业转型的“大文章”该从何落笔?绘就“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蓝图又该如何着色?金玉琴踏访茶园,算起了三笔账。
生态账,见定力。守好“常青树”才有“摇钱树”,越是下“笨”功夫、细功夫,越能取得好效果。目之所及,茶园、香榧、黄精、竹林,既遵循自然格局,又体现生态理念。传承茶榧间种模式,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茶叶品质;通过秸秆还田、鸡鸭散养等促进生态链良性循环,实现防虫、保温、除草、提高肥力、农药面源零污染等多赢。
创新账,见韧劲。“小叶子”蕴含大学问,越是传统产业,越要注入新元素。抓住细分市场,持续深入研究,同川黄精通过有机认证,黟金茶叶荣获亚太茶茗金奖,七兰坑茶厂完成技改。眼下,洪星乡正在围绕力争引进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家,新增专业合作组织10家以上,培育农民经纪人30人以上的目标,大力提高农业产业机械化、科技化、生态化生产比率,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融合账,见思路。茶产业季节性强、传统产出模式收益时效性短,如何开辟新空间?关键是找到资源整合的联结点。红光村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的要求,统筹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挖掘村内红色资源,打造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今年来接待参观游客1500余人;修缮村内古道2条,结合茶叶生产,打造研学基地1个;实现茶生产到茶旅游、茶休闲、茶康养的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