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黟县洪星乡:“小颗粒”换来绿富双赢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2日


黄山广电台讯(图文/潘旭)大地回春农事兴。连日来,黟县洪星乡长春村山柱尖笋干加工厂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洗净、切块、烘烤,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一旁的生物质颗粒映入了笔者眼帘。“别小瞧这小小颗粒,它可比木柴燃烧效率高多了,残留少、排放少,运输更方便。”山柱尖笋干加工厂负责人赵振瑜介绍道。

赵振瑜所在的长春村一直以笋干加工为支柱产业,一到春天,家家户户在院里搭起笋棚,挖笋、蒸煮、烘烤、晒笋……在笋干制作各项步骤中,烘烤决定了笋干的品质。传统笋干加工主要以薪柴为主,但天然林生长缓慢,随着薪柴资源的逐渐减少,农户的加工成本逐年上升,生态环境也面临威胁。2021年,长春村被纳入五溪山保护区实施生态禁伐之后,能源供应成了制约长春村发展笋加工的一大瓶颈。

如何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保住金山银山?长春村采取“党支部+笋厂+农户”联合机制,集中力量推广生物质燃料。“同样产100斤干笋,使用薪柴成本500余元,而改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成本仅有300元,成本节省40%。生物质燃料燃烧效率更高,每100斤生物质颗粒燃料可替代700斤薪柴。”赵振瑜介绍说。生物质燃料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产品质量,是长春村笋加工产业实现突破的关键助力,物美价廉的笋干,让长春村笋干订单源源不断。

2021年,长春村累计推广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近30吨,代替薪柴超过200吨,节省燃料成本8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突破70万元。目前,洪星乡拥有笋干、茶叶等家庭烘房1400余口,能源需求大,生物质燃料前景广阔,下一步,洪星乡将积极盘活联光村老林业站等闲置资源,谋划建设竹材生物质炭化颗粒燃料加工推广项目,实现从“用颗粒”到“造颗粒”的转变,实现绿富双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