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网讯(图/文 廖琴芳)扫地、擦桌子、整理图书……黟县宏潭乡塘田村村委会里,脱贫户余海鑫正熟练地打扫着农家书屋和村委会外的广场。
“做梦都没想到我儿子也能有固定的工作,不但做到了自食其力,还能有收入可以补贴家用。”余海鑫的父亲余锡辉谈到儿子的公益性岗位,开心不已。
余锡辉一家共有四口人,他本人六十多岁了,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妻子智力残疾,没有劳动能力,还有个年事已高的老母亲,儿子余海鑫也因为智力缺陷题,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多次外出务工均被辞退。2014年,黟县塘田村村委会经民主评议将他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给他家申请了低保、安装了自来水、维修了房子,解决了他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只帮助解决眼前困难是不够的,如何激发内生动力,助力实现稳定脱贫才是关键!塘田村乡村振兴工作组组长与余锡辉商量:“村委会的农家书屋要聘请一位工作人员来管理,并负责打扫村委会外边广场的环境卫生,村里按月发工资,县里还会给一定的务工补贴,余海鑫能胜任这份简单的工作。”余锡辉一听,异常兴奋,他正愁儿子的生计呢。第二天就带着余海鑫来签了协议,成为一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从此他成了一名“上班族”。
像余海鑫这样的“上班族”村里还有不少。近年来,黟县宏潭乡为防止脱贫户返贫,创新就业帮扶新举措,为脱贫户量身定制护林员、保洁员、护路员等帮扶公益性岗位24个,让脱贫对象实现就近就业,有效精准解决了脱贫户增收难题。下一步,宏潭乡将持续管好用活公益性岗位人员,让乡村公益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村级工作的好帮手,努力打造乡村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