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抵御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
黟县作为我省唯一的农业保险转型升级试点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大宗农作物“基本险+大灾险(补充险)+商业险”三段式风险保障模式,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和金融服务,进一步满足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层次、差异化的保险需求,切实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农业生产就怕极端天气。我种的1085亩水稻上了农业保险,这好比让我吃下‘定心丸’,可以一心一意发展生产。”7月24日,刚收到2019年水稻种植保险保单的黟县胡门家庭农场总经理程华明感慨道。
程华明是黟县农业保险转型升级试点的受益者。在黟县,像他这样的受益者还有不少。2017年,黟县作为全省唯一农险转型升级试点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宗农作物“基本险+大灾险(补充险)+商业险”三段式风险保障,将水稻、油菜保险亩均最高金额提高至1200元、500元,基本险和大灾险(补充险)各级财政予以保费补贴80%,进一步健全风险保障体系。
据了解,黟县农业保险基本险按照中央政策性保险模式开展,适用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保额为406元/亩;大灾险只针对水稻种植规模50亩以上的大户,保额为394元/亩;商业险适用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保额为400元/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参加水稻“基本险”、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在参加水稻“基本险+大灾险”的基础上可自主投保水稻商业险。与其它农业保险相比,黟县农业保险转型升级试点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和金融服务,提高了保障水平、丰富了保险产品供给、扩大了保险覆盖面,促进了地方种养发展和农民增收。
早在2017年10月,受连续降水等极端天气影响,程华明家的200多亩水稻大幅减产。就在他一家心急如焚时,国元保险黟县支公司立即开展实地查勘、定损工作,并及时赔付,为程华明挽回近七成损失。今年,程华明毫不犹豫地继续给水稻投保“基本险+大灾险”,每亩自缴保费9.6元,遇灾即可享受最高每亩800元的赔付。
在试点初步成功的基础上,黟县又积极开展大灾保险试点,健全水稻三级保险保障体系,提升油菜两级保险保障水平,同时,增加茶叶、生猪、鸡、蚕桑、大棚蔬菜等险种,创新开发覆盆子、香榧等特色险品种,保费由市、县、农户按15%、65%、20%比例分担,出台“五黑”产业发展等扶持优惠政策,降低保费负担,提高农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柯村镇胡门村的胡成来今年继续给20000羽黑鸡购买了农业保险,他表示,“农业保险就是买个保障,买个放心,发展黑鸡产业我更有信心了。”
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一步解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无抵押、弱抵押,无担保、弱担保情况下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元保险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创新实施了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五三二模式”助农保贷款,进一步拓展了农险的金融服务功能,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同时,落实精准扶贫举措,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农业保险优惠政策。国元保险黟县支公司负责人介绍说,黟县农业保险转型升级试点,实现了从直接物化成本保障向生产成本保障的探索和跨越,有效提高农业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开展试点以来,黟县各类农业保险累计为全县9.39万户次种养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39651.8万元;累计赔付538.9万元,涉及农户0.44万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