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广电台讯(汤晶 刘嫄)4月14日,在黟县洪星乡联光村的笋竹加工场,村民们正围着一台毛竹笋机械化烘干机器观看,“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毛竹笋机械化烘干设备,使用的是这样一台生物质颗粒热风机,它不费柴也不费煤,主要以生物质作为热源进行毛竹笋烘干,环保又节能。”设备制造企业谷睿公司的负责人向村民介绍道。
这是当日由黟县农业机械事务中心和洪星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黟县毛竹笋机械化烘干暨生物质颗粒应用现场会的现场一隅,此次活动旨在向山区群众宣传推广机械化烘干技术,加快毛竹笋产业转型,减少传统煤(柴)灶使用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
作为拥有“竹乡”美称的洪星乡,毛竹林面积达4.5万亩,竹笋产业是该乡老百姓的支柱产业,仅联光村每年便能生产10余万斤干笋。虽然竹业资源丰富,但由于深处山区,加工上依旧以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采用需要耗费大量的煤、柴的加工方式进行竹笋生产,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而坐落在五溪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联光村,全面禁止砍伐,这让以竹笋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山区乡镇走入生产困境。
为解决毛竹笋加工难问题,县农业机械事务中心会同设备制造企业谷睿公司进行技术试验攻关,研发出了毛竹笋机械化烘干设备并生产出生物质颗粒热风机,当前反应烘干效果良好。该乡一方面配合企业做好设备技术试验推广,帮助企业申报产品补贴目录;另一方面做好农户使用中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及时为农户购机办理补贴,力争将生物质颗粒烘干设备纳入“五黑”补贴和农产品加工厂传统煤(柴)灶改造补贴项目中来。
“毛竹笋机械烘干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我乡来说,是解决笋干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借现代化机器设备,紧抓发展机遇,我乡将积极引导农户将煤柴传统炉灶进行电、生物质颗粒燃料改造,推动竹笋产业转型发展。”该乡主要负责人杨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