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黟县西递镇:抱团发展闯新路 红色引领“黟梅”香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6日

黄山广电台讯(文/图 程磊)西递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部,距黄山市区50公里,镇域面积76.03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53个村民组,2140户,6215人。2019年,全镇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3814.31万元,经营性资产1258.2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912.21万元。面对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何探索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旅游业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如何凝聚党建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维增长,西递镇一步一个脚印给出了答案。让我们一起走近与印象中不一样的“桃花源里人家”。

“蚕桑不景气,转型当趁早”

2015年,蚕茧价格连年下跌,蚕病爆发,“蚕桑”这个昔日的朝阳产业逐渐褪色,41%的村民外出务工,大量桑园抛荒,如何寻找一个新的农业产业项目,时任源川村党支部书记的吴峰华,带着村“两委”前往歙县仁里、宁波奉化等地“取经”。一颗小小的青梅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田间管理粗放、可间种套种,存在较大市场需求缺口,花可观赏、果可出售,这些优势与破解源川村的困境尤为契合。说干就干,村党组织带头方能点燃村民抱团发展的希望,翌年,源川村在严岭组流转20亩土地栽种青梅近500株。

“青梅三年挂果,五年丰产,这过渡期地里没有收益可咋办?”面对村民的担忧疑虑、徘徊观望,村党支部决定发动党员教育宣传引导群众,青梅产业发展成了“三会一课”、党员冬训班、远教电教等组织生活里常常提起的议题,成了广大党员与村民在田间地头常常说起的话题,“蚕桑不景气,转型要趁早。青梅种下地了,还可以栽青豆,收成不就有了。”“青梅好管理、不费力,养蚕、采茶都是重体力活,我们这年纪大了也搞不动喽。”类似的闲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村党支部趁热打铁,开办青梅种植培训班,邀请农技专家前来授课,从青梅的文化、起源到功效、价值,从青梅的栽种、管护到销售、加工,村民们听的津津有味,信心满满。2017年,源川村青梅种植“双培双带”示范基地正式挂牌,带动村民种植青梅100余亩,2020年达330余亩。以村为试点,西递镇迈出了红色引领抱团发展路上的第一步。

“青梅有基础,村村可推广”

“有了源川村探索发展青梅产业的经验,其他各个村也可以借机推广开来。”在西递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题会上,镇党委书记吴海涛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就此拉开了全镇推广青梅产业的序幕。党委部署,村村联动。2019年,源川村中央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在大同组成功落地,叶村村省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在上村组顺利实施,石印村“四带一自”扶贫项目在珠坑组全面开工……短短一年多时间,全镇先后投入资金85万元发展青梅产业,小小的青梅从最初的源川村走出,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强力推动下如星星之火燎原,连接起西递镇一个又一个村、一户又一户村民。主题党日里在田间地头跃动的一个个“我是党员带头奉献”的红马甲,正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农技专家向村民传授青梅种植技术的身影。2020年全镇青梅种植规模达1200余亩(其中村集体300亩,农户900余亩),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青梅苗3735株。西递镇的青梅产业成功获得黟县“五黑”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支持。

产品有了,如何卖好卖俏成了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早在引进青梅种植之初,源川村村“两委”就与浙江等地青梅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凭借前期经验积累,西递镇成功与湖州长兴梅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确定保底收购价格,每亩纯收入至少0.5万元;以土地、房屋等入股,与黄山市西宏果酒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注册成立黟县黟梅果蔬种植有限公司,全力打造“黟梅”金字招牌;大力引进果干等青梅系列产品企业入驻,确保丰产丰收……村村联盟、村企联合,伴随着“村集体+企业+农户”一条条合作渠道的开辟,西递镇迈出了红色引领抱团发展路上的第二步。

“长短相结合,抱团不能少”

“青梅有一定的产业周期,还需要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与之相配合,经过前期实地考察调研,桃树种植可以试一试,今年栽种明年结果,效益马上就看得出来。”在一次党委会上,党委副书记、镇长余跃峰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引发了领导班子成员的热烈讨论,最终一致同意在全镇发展桃树种植产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再添新动能。有了抱团发展青梅产业的经验,种植桃树的想法从产生到实践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2020年,石印村借助扶贫项目资金38万元在八都河流域沿河地带种植桃园50亩,艾峰村、潭口村则分别以省级、县级扶持集体经济项目为契机新建桃园100亩。

同时,镇党委统筹协调各村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与黟县宏玉农业种植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由该公司负责提供优质苗木、技术指导等全套服务。翌年既可以通过协议价回收获得稳定收入,还可以通过打造生态观光旅游路线聚集“人气”。千株桃林,万朵桃花,与石印村的红色旅游资源(黟县人民政府诞生地旧址“文叙堂”)、艾峰村的自然风貌、潭口村的森林氧吧等相得益彰,共同构筑起农旅融合发展一盘棋。从青梅到桃树,从计划中的西递村东停车场项目到酝酿中的西递镇劳务派遣公司,在打好长短结合的“组合拳”中,西递镇迈出了红色引领抱团发展路上的第三步。

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新担当。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旅游业态逐渐复苏,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齐头并进,春耕夏种等农业生产有条不紊。西递镇秉承着红色引领抱团发展的经营理念,搭乘着昌景黄、池黄高铁的顺风车,正飞驰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向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砥砺奋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