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祁门县古溪乡:产业兴、生态宜、生活美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2日

黄山新闻网讯(文/图 潘彬)古山巍巍,溪水滔滔。盛夏时节,被群山环抱的古溪乡满目翠绿,千年村落、美丽乡村、革命老区……一个个地标,串起一段段风云激荡的历史。90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在这片土地上领导创建了该县第一个红色政权。

沧海桑田转瞬,老区已开“兴”局。如今的古溪乡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乡村产业方兴未艾,红色精神生生不息…

旧貌换新颜、群众日子甜
驱车穿过平均海拔300米的湘溪岭水库,来到西源村,一个个“五连发卡弯”连通这个曾被封闭在大山之巅的“云端村”,水库两旁的枇杷树和生态茶园给昔日荒坡披上绿装,一幢幢灰瓦白墙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蔬菜瓜果飘香,一幅向阳而生的“碧玉西源”画卷徐徐铺展。

热浪滚滚,小暑袭来。在西源村新时代农民广场项目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目前,整个地基已夯实完工,上足机械和人工,会在两天内对近1200平方的水泥地全部灌浆平整完,保证项目高质量建成。”项目施工负责人姚伟才一边现场指挥、一边介绍着说,广场建设项目进入了冲刺施工阶段,最后还要对场地划出线位,方便广场上停车整齐有序。“杂乱变整齐、旱厕变成马桶、看病有卫生室,停车有停车场、健身有健身器材,我是一点都不羡慕城里,像我每天在这里做工,还有一百五一天,我们日子过得滋润”。正在一旁做小工的林接善一脸满意的说道。
不仅如此,该乡党委政府精心谋划、由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发挥三支队伍作用,谋划好、申报好村基础设施和产业类项目,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茶产业制作等,预计今年该乡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余万元。让大山深闺的古溪不仅环境好,群众生活更甜。

产业齐发力、打造致富经

走近际源春茶厂,茶工们正在忙碌着,身着“际源春”标识工作服的江雪霞,在指导茶工们包粽茶的技巧。虽然已过茶季,但是红茶销售热度不减。江雪霞白天做茶,晚上利用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展示和销售祁红,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祁红新市场,先后与阿里淘乡甜、德云社、逻辑思维、华为等优质平台合作,积极打造“红茶姐姐”IP。“际源春”出品的粽茶,是全手工产品,为当地120名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在这里打工的妇女每人每天收入约160元。近两年来,“际源春”盈利4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茶园管理和提高合作社茶农收入上,含困难社员在内的187户村民平均年收入增加6000元。

作为该乡的主导产业,茶叶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全乡茶园面积0.9万亩,茶农近1700余户,年茶产量0.2万吨。在毛坦组的茶山上,脱贫户汪义友在忙着给茶叶进行除草、剪枝。在茶园绿色防控下,他家的20亩茶园全部扦插黄板,利用人工进行除草,改施有机肥,今年他家的茶叶成了热销货,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收入翻了一番。

以“茶产业”为媒,撬动传统茶园向绿色生态转型。茶农采茶采出“金叶子”,增收致富更有底气,如今该乡茶叶总产值四千万元,茶农人均收入比去年增长0.25万元左右。

围绕本地特色资源禀赋做文章,夯实绿色底色、农业提效、农产品提质,收入提档。近年来,该乡依托农旅新融合,将产业振兴摆在首位,推动“毛坦豆干”、生态养殖、红色旅游等产业发展,擦亮产业振兴名片。

盘活红资源、启航新征程

在古溪乡西北部的深山中,有一个红色村落谢家村。近年来,该村在红色资源上做“加法”,结合产业转型和乡村旅游,探索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双色融合发展振兴之路。

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至半山腰,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茶园入眼而来。茶园对面矗立着用花岗岩修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连日来,在广场上瞻仰革命先烈、开展建党101周年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络绎不绝。“谢家村是革命老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方志敏领导的工农红军在该乡建立了祁门县第一个红色政权,是令人敬仰的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神圣土地,为祁门的解放事业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村支部书记潘庆彬正在忙着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讲解谢家村的红色事迹与家乡变化,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近年来,该乡党委和村党支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通过多方奔走、筹集资金,修缮修复谢家村革命烈士陵园,并建设好革命烈士纪念广场等项目,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谢家村革命烈士碑自今年6月投运以来,已累计接待4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在周末节假日期间,自发参观的群众游客也超过了600人次。”潘庆彬说,在红色资源的基础上,今年全村村集体经济已突破10万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