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山
下载

祁门县绿色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7日

念好“山”字经   做活“林”文章

黄山新闻网10月17日讯(钱新胜 )10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徒步爱好者聚集在地处祁门县箬坑乡的“黄山168”国际户外运动探险基地大本营,参加“徽煌之路·逐梦江淮”安徽省全民健身徒步大会祁门站的比赛活动。赛事期间,近千名参赛者徜徉在青山绿水衬映的赛道中,在体验全民徒步健身乐趣的同时,更感受着红茶之乡浓郁的生态气息。

箬坑乡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县乡镇前列,境内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这个乡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全乡每个村都拥有 “百佳摄影点”资源和成熟的旅游景点,从事和参与民宿、农家乐等农事旅游活动的农户占了五分之一以上。涌现出红旗村冯家顶精品民宿群、石舜村降上菜花“百佳摄影点”、箬坑村低岭农家乐等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特别是成功举办了三届油菜花摄影节和黄山168徒步越野挑战赛、黄山露营跑等文化、体育赛事,集聚了旅游人气也吸引了省内外媒体关注的目光,全乡生态旅游发展蒸蒸日上,广大村民正在乐享森林生态回报的殷实红利。

近年来,祁门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祁门建设,念好“山”字经,做活“林”文章,全县林业和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中国红茶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百佳县”“安徽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紧抓绿色发展不动摇,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祁门县推深做实“林长制”,围绕“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持续扩大新增造林面积,目前乡村苗圃建设突破8000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6个、省级森林村庄73个;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新安江率水河段流域综合治理、阊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工作,全县饮用水源地、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开展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连续5年成功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着力打赢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固体污染物防治水平不断提升;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林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祁门县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全省林业大县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强力推进林长制改革,全力抓好林业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着力织好“三张”绿网。首先织好“护绿”网:全县设立各级林长岗位447个,全面严守124万亩生态林红线,110.7万亩公益林得到全面保护,80万亩天然林实现全面停伐,305.5万亩森林全面实行“四图两网”管理;全县现有“一林一长”447人,“一林一策”142份,“一林一技”116人,“一林一警”43人,“一林一员”376人。同时织好“增绿”网: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73.9%提高到现在的88.64%,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现在的1175.2万立方米,有林地面积增加到现在的273.8万亩;目前建设美丽庭院227个,乡村苗圃2827亩,建成岸绿工程75公里,森林抚育21.8万亩。同步织好“用绿”网:重点发展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生物质颗粒碳等新兴林产工艺;建成白芨、黄精等林下中药材基地3万多亩,油茶面积6.15万亩;新增林权转让9409.7亩,现有林产工业企业148家,其中国家和省、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72个,家庭林场23家;林业年产值79.26亿元,农民人均来自林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达64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2%;全县拥有国家和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各一个,森林旅游景区、景点10多个,全县森林生态旅游年接待量已近300万人次,旅游经济年总收入突破20亿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