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唐模水街: 一幅流动的山居街景图

2019年09月04日 08:48:48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程向阳 吴玉莲

  清泉一道穿街过,小店数家临水开。

  闲坐长廊有老少,笑谈远客无嫌猜。

  这是徽学专家汪大白即兴为唐模水街写的小诗片断。白描的笔法,却活脱脱勾勒出一幅生活化的山居街景图。

  如今,流淌千年的水街融进了旅游的热闹,村民和游客的不期而遇,赋予了她新的活力和生机。

  唐模之名

  唐模,地处徽州区潜口镇,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揽檀溪水之秀、千年银杏之茂、十桥九貌之胜、水口园林之韵、一村三翰林之耀、同胞翰林之誉,集徽州古村之美于一身,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唐模因何而名?当地人说法不一。一说“人文俱盛,有忠烈遗风,具唐朝规模,而称唐模”;二说当地大族许氏(唐模四大族程、汪、许、吴)为纪念他们的先祖唐朝睢阳太守许远在安史之乱中殉身报国之忠烈,誉一代楷模,遂以唐模命名;第三种说法比较新潮,称唐模为“唐朝模范村”。

  徽学教授汪大白主编的《魅力唐模》一书述曰:唐朝灭亡不久,越国公汪华的后代汪思立为避免战乱,以“天理感应,成活银杏”为签,选择此地定居。汪思立因为怀感唐王朝昔日赋予汪氏的殊荣,效“后唐模式”,在这里建立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村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王国”,故取名“唐模”,以示纪念。这一说法似乎更具合理性和可信度。

  唐模之水

  长达千米的檀溪穿村而过,成为唐模村的一条彩练。

  唐模吸收了苏杭水乡的风格特色。漫步于唐模水街,仿佛行走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又像是徘徊在诗韵悠悠的秦淮河畔。唐模是5A级景区,但商业味不浓,予人以淡雅、宁静、平和的感觉。

  以航拍器的视角俯看唐模,西村口呈“Y”字形,两面低缓的山坡之间是一片平阔的田地。水街之水,不大,不急,从街的西头一左一右逶迤而来。村书记章胜介绍,水街之左水为筠谷,右水叫上川,两溪之水在村头合二为一,交织成“双溪汇月”的美妙景观,汇入檀溪。这是唐模先人在建村时的风水学,一方面有利于灌溉,一方面以水为财,有蓄积财富之象征。

  最令人称绝的是檀溪群桥,溪上的10座石质平桥,虽然短小,但风格各异,以“十桥九貌”著称。其中最出名的是高阳桥,建于清雍正年间,为双拱桥,桥上建有一廊屋,共有五间,双坡屋顶,正脊中部有一宝瓶,寓意为祈求平安、天赐洪福。西面设有观景台,用以观赏水街景致。

  唐模之街

  水街就是夹溪而建的商业街。

  唐模水街长约1100米,宽约数米,夹溪而建,民居和店铺鳞次栉比、并肩而立,南门北户隔水相对、面河而开,街上杏旗飘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韵味。沿街路面均为茶源石铺就,沿街筑有4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晴可遮阳、雨天避雨,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当地居民、来往游人均可在此一靠,这里也是整个街面的中心段。

  清泉一道穿街过,

  小店数家临水开。

  闲坐长廊有老少,

  笑谈远客无嫌猜。

  这是徽学专家汪大白即兴为水街写的小诗片断。白描的笔法,活脱脱勾勒出一幅生活化的山居街景图。

  吴慧健的杂货店就开在廊桥边,主营烟酒副食品,门店上有一个“金字招牌”——泰福号。她介绍,这个店她们家经营了几十年,是父亲从生产队盘下来的。解放前以及清代在此开店的是当地的典当商,泰福号就是老的店铺招牌。

  今年72岁的许舒强是唐模许氏的25世孙,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尚义堂内拓印碑贴书法。“拓印技艺”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手工技艺,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传统印刷技术,在全国已经颇为少见,因此许舒强也被誉为徽州拓印第一人,唐模拓印也成为唐模景区内的亮点,吸引着很多书法爱好者慕名前来。

  探访水街,发现其并无衰落之相,其保护之完整令人欣慰。许舒强说,记忆中水街的变化不大,小时候更为热闹,听父辈讲,解放前也很兴盛。“水街是一条官道,是通往徽州府和安庆府的必经之道,因此街面上各种店铺林立,粮行、酱坊、银饰店、豆腐行、剃头店、裁缝店、轧面店、布行、理发店、饮食店等各种商业业态一应俱全,既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满足了过往商客的需要。”

  一溪水流不息,一街承载千年。记者注意到,现在水街的业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农家乐和民宿客栈如雨后春笋,店名和装修风格更是新潮。经营庆丰农家乐的村民许庆丰原本是一名砖瓦工,办起农家乐之后,生意兴隆,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甜头。

  流淌千年的水街融进了旅游的喧嚣,村民和游客的不期而遇,赋予了水街新的活力和生机。

  唐模之文

  纵观徽州古街的发展史,皆先有水、再有树、而有村、后有街。每一条古街都有精彩的人文历史支撑,唐模亦然,其文化品位之高令人称道。

  说唐模,不得不说被称为“黄山第一古树”的银杏树。这棵有着1200多年的古树,据称是唐模汪氏五十五世祖汪思立依据风水存活理论而栽。20年前得园林专家采用异体嫁接输养之术获得新生,至今枝繁叶茂,护佑着古村落的乡民。

  “翰林府”是水街上的知名景点,这是光绪甲辰科进士、清代末科翰林许承尧的故居。许承尧1904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是诗人、书法家、文物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和方志学家。他热爱教育,曾在家乡推行新学,创办了新安中学堂和紫阳师范学堂,亲任校长。他曾任甘肃省政府秘书长,后告别仕途,专事学术。花十年之功,完成长篇历史著作《歙事闲谭》。其在整个徽州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水街上有一座同胞翰林坊,是清康熙帝对唐模同胞兄弟许承宣和许承家表彰。同胞两翰林,既是光宗耀祖的荣誉,更是对徽州地区崇文重教的生动诠释。

  唐模景区的檀干园有小西湖的美誉,其曾是许氏会馆。在当地有一段传说,称村里有一许氏巨商,事母至孝。老母亲想游玩杭州西湖,苦于重山阻隔、交通不便,儿子便斥资修了这样一个小“西湖”,供母游乐……

  檀干园内湖有镜亭,藏有书法碑刻18方,分别为黄庭坚、蔡襄、罗洪先、祝允明、董其昌、米芾、朱耷、陆岳、程京萼、陈奕禧、郑簠、罗牧、查士标、赵孟頫、苏东坡、朱熹、倪元璐、文徵明所书,这些碑刻精品,成为唐模的文化大观。

  教子有方许明贤、亦商亦儒汪应川、端则女校开新风、右任中学迁唐模、八角玲珑沙堤亮、忠烈庙前话“保安”、明代古樟“天下媒”……唐模的人文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山居水街,如世外桃源。正如许承尧先生诗中所云:“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芬秋香,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灵金北倚,天马南驰,飞布东横,紫霞西耸,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