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黄山风景区:“红色基因”在青山绿水间熠熠生辉

2019年05月16日 10:41:26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程向阳 吴玉莲

       开栏的话: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我市曾是中共皖南特委所在地、皖浙赣省委的落脚点、新四军成军地……革命历史厚重、红色资源丰富。目前,我市拥有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景区景点等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17个、市级30个、区县级50多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领域,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

  本版开设“黄山红色党性教育研学线路推荐”专栏,通过集中介绍全市8条红色党性教育研学线路,展示黄山红色资源,弘扬黄山红色传统,使红色资源化为可看、可听、可用的文化产品,并为我们提供研学旅行指南。

  【核心提示:在我们采访并推荐的黄山市红色党性教育研学线路中,多为发生过战斗的地方,而黄山风景区的这条线路,虽未经受硝烟的洗礼,却有着重要的红色史实。周恩来、叶挺驻足过的小补桥,邓小平下榻并发表“黄山谈话”的观瀑楼……这些历史文物彰显出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青山绿水间熠熠生辉。】

  小补桥与周恩来

  在黄山风景区博物馆,珍藏着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照片中一位中年男子,面容清瘦、目光炯炯、一身戎装,英气逼人。照片的主人公是周恩来,摄影师是叶挺。

  周恩来与叶挺,他们与黄山,有着太多的故事。

  1939年2、3月间,身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在新四军军长叶挺的陪同下,从重庆辗转广西桂林、江西上饶,来到皖南黄山脚下的新四军军部。2月21日,周恩来一行从歙县岩寺驱车前往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3月15日,在圆满完成视察新四军军部工作任务后离开云岭,到达原太平县麻村兵站。3月16日,周恩来一行离开麻村兵站,驱车前往浙江。途经黄山时,顺路攀登黄山,并在小补桥由叶挺为其拍照一张。

  小补桥始建于明代,横跨黄山汤泉溪,游人登山过桥,可小补览胜之兴,故名。据介绍,1740年曾毁于山洪,1824年重建。1956年6月,山洪冲毁桥南段,改用木桥承接,形成南木北石架构。1960年,名泉桥建成后,拆除南段木桥。现存北段石桥长10.4米,高4.4米。桥上的翼然亭,高4.1米,四柱飞檐形制,为1965年董必武题名。2004年10月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作为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的组成单元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瀑楼与邓小平

  1979年7月11日中午12点30分,邓小平乘坐的中巴车停在黄山观瀑楼前公路上。小平同志一行下车,步下窄长的台阶来到观瀑楼前。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等同志已先行等候在这里了,他上前紧紧握住小平的手,向首长致以问候。稍事休息后,小平一行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桃源亭,遥望着云蒸霞蔚的天都、莲花、玉屏诸峰。女儿邓楠指着山峰问:“爸爸,这么高的山,我们能上去吗?”小平用右手一比划:气可鼓不可泄,我们一定要上去,我们一定能上去!

  回到观瀑楼后,万里对小平说:“明日上山,我们已经准备了滑竿。”小平当即回答:我下了决心了,要步行上去。

  三天里,小平同志以顽强的毅力,全程步行考察了黄山。7月15日下午2点,小平同志一行回到下榻的观瀑楼,他意味深长地对工作人员说:黄山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

  7月15日下午3点,邓小平在观瀑楼会客厅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安徽省委常委和徽州地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汇报,并就如何开发黄山旅游资源、发展黄山旅游业和山区经济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他还鼓励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的负责同志说:“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伴随着伟人铿锵有力的开山号令,黄山掀开崭新篇章,全市上下努力把小平同志的殷切期望变作美好现实。弹指一挥,黄山谈话已40年,黄山的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山正在把习近平总书记“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带着新时代的雄心壮志,黄山的牌子将会更加响亮。

  小楼昨夜春风,黄山旅游萌芽。观瀑楼与黄山旅游乃至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据景区文化事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关德军介绍,而今,景区已决定将原“邓小平黄山居住地”的观瀑楼更名为“邓小平黄山谈话纪念地”(实施方案正在进行中),以便更好地展示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楼内“小平居室”“卓琳居室”也恢复了原貌,会议室内“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与安徽省委常委、徽州地委同志座谈会记录”成为激励一代代黄山人奋力前行的航标。

  观瀑楼,见证了黄山乃至中国旅游开篇的重要历史时刻,也必将见证“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更加辉煌的明天。

  听涛居与张学良

  1936年12月12日,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促成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但是发动这次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却被蒋介石软禁了起来。

  由于张学良“东北少帅”的身份特殊性,蒋介石幽禁他的地点有多处。包括1937年的浙江雪窦山、安徽黄山,1938年贵州阳明洞,1941年贵阳麒麟洞,1944年贵州阳郎坝及天门洞,1946年的重庆歌乐山等。

  而在黄山,地处黄山风景区的听涛居曾是幽禁地之一。

  4月17日,立于温泉景区,远山的人字瀑美丽入眼,远远眺望,群山环抱中的一幢绿色小楼,在盛春时节的黄山,还是十分的显眼。

  走近小楼,数株茶花萧萧落红,虽很漂亮和烂漫,却也透出“寂寞锁春秋”的无奈。负责打理小楼的老先生说,小楼现不对外开放,平常都是锁着的。

  听涛居由主楼和两侧副楼组成。墙面为花岗岩,房梁为木质结构,檐口有彩绘列枋。主楼为单檐五脊四坡式屋面,覆绿色琉璃筒瓦。风景区党工委宣传部的张涛说,听涛居占地面积378平方米,原额为张治中题“正道居”,今额“听涛居”为1965年5月董必武所书,因地近人字瀑,最宜观瀑听涛而名。

  张涛介绍,听涛居建于民国24年(1935),最初由许世英、张治中以安徽省建设委员会的名义为蒋介石建的黄山别墅(蒋未住过)。“西安事变”后的民国26年(1937)初冬,张学良从浙江奉化被押解至黄山,幽居数日。听涛居2004年10月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作为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的组成单元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向阳 吴玉莲 文/摄)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