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40年前的7月,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并发表“黄山谈话”,40年来,历代黄山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励精图治、创业奋斗,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黄山风景区保护管理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效
一心一意谋发展,旅游经济攀高峰。按照“跳出景区、跳出旅游、跳出固定模式抓发展的”的思路,坚持文旅融合、创新驱动、全域拓展,大力实施“走下山、走出去”和“旅游+”发展战略,全面加速黄山旅游二次创业,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自1996年“黄山旅游”登录A股、B股证券市场,成为“中国第一只完整意义的旅游概念股”以来,景区持续深化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扎实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做强做优做大黄山旅游。目前,黄山旅游集团公司、黄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共有下属企业57家、员工4500人,总资产突破70亿元,经营范围涵盖园林、索道、酒店、旅行社、房地产、智慧旅游、交通运输、徽菜连锁、旅游商品开发和资本市场等领域。2018年,景区接待游客338万人、实现经营收入29.74亿元,分别是1979年的32.4倍和2570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景区前列,集团公司连续10年跻身中国旅游集团20强,股份公司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百强先锋榜”等系列荣誉。
坚持不懈抓保护,生态文明亮点多。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秉承“保护第一、发展为上、创新引领、和谐立山”方针,致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先后编制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地段规划和专业规划,探索形成周边项目建设“三级四方”联审机制。完善落实全山、全年、全员“三全”防火,联防、联动、联控“三联”防虫,名松专人守护,景点封闭轮休,垃圾洗涤下山,净菜净物上山,污水统管达标排放等一系列在全国同类景区首创或先进的保护管理措施,确保了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景区森林覆盖率从1976年的56%提高到目前的98.29%,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国前列。景区先后入选全国首批低碳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十佳绿色旅游目的地,相继获评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全球首批最佳管理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
精益求精强管理,发展环境更优化。坚持系统化战略、精细化管理、优质化服务、国际化导向、智能化支撑,不断追求卓越管理品牌。坚持旅游综合执法与旅游警务“双轮驱动”,大力推行综合治理“七组守山”“六位一体”(治安、交通、市场监管、环卫、防火和基层单位)分片包干负责制,实现旅游市场监管、执法、查处“三统一”管理,旅游投诉受理、交办、回复一体化服务。在全国风景名胜区率先出台实施消费纠纷先行赔付、八分钟现场维权、有偿救援、旅游红黑榜等系列管理规定,牵头或合作起草了《山岳型旅游景区清洁服务规范》《风景名胜区管理通用标准》等国家和行业、地方标准。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目的地管理奖”、亚太旅游协会“旅游业社会责任奖”以及全国旅游、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诸多国家级奖项,成为全国首个获得“长安杯”殊荣的旅游景区。
40年来,黄山人谨遵“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嘱托,以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化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黄山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文化与旅游全方位、深层次融合为重点,凝心聚力走好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新的长征路,着力提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将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