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黄山旅游再出发:走下一座山·激活一座城

2019年07月17日 09:34:53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许晟

  回望历史,总有一些关键节点,让人无比珍视,永远铭记。

  1979年7月11日至16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半年之后,中国起步进入改革开放之际,邓小平以75岁高龄徒步登临黄山。在黄山期间,小平同志以其宏阔深邃的战略眼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见微知著的伟大智慧,放眼中国改革开放的未来,发表了被后人称作“中国旅游改革开放宣言”的“黄山谈话”。

  “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黄山之巅,迎客松下,观瀑楼里,伟人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铿锵足迹依然清晰,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在这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拉开了黄山乃至整个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历史大幕,奠定了黄山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发源地的历史地位,也为黄山改革开放、为黄山人民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指明了方向。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套用,只有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黄山谈话”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黄山人民牢记小平同志的殷殷嘱托,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艰辛探索,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促进发展,实现了黄山旅游的一次次历史性跨越,蹚出了一条具有黄山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1980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成立黄山规划领导小组,黄山在全国风景名胜区中率先启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987年,黄山风景区南大门上张村民组以山场入股,注册成立由农民创办的旅游公司,开创了农民办旅游的先河;1989年,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黄山是全国首个专门制定省级法规进行管理的景区;1996年,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黄山旅游”成为我国第一只完整意义上的旅游概念股,黄山成为全国首批实行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的景区;2004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成为中国首个同时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风景名胜区……

  艰苦卓越,仍激情飞扬;筚路蓝缕,却日新月异。几代黄山人以山为家,辛勤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青春和汗水挺起黄山旅游的脊梁。

  1978年,我市旅游接待量34万人次,其中黄山风景区7.8万人次。1979年,黄山风景区旅游接待量10.4万人次,经营收入115.7万元。2018年,全市旅游接待量64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2亿元。其中,黄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338万人,集团公司(含股份公司)经营收入29.74亿元,上缴税收3.52亿元。

  回首40年,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山人民坚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加快建设更加美丽富裕文明的现代化新黄山;黄山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加速崛起成为安徽旅游的龙头,跻身全国旅游“第一方阵”。昔日的“徽之黄山”已成为“世界名山”,旅游业已成为黄山最大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

  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2013年,黄山风景区旅游接待量274.65万人,同比下降8.7%,为2003年“非典”以来首次下降。走向不惑的黄山旅游,增速放缓,进入突破发展的瓶颈期。

  2017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致贺词,为新时代旅游产业赋予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意蕴: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

  黄山旅游自己和自己比,每年都有一些变化,每年都有一些进步,但在全国全省大格局中不是领先而是落后了。黄山人自我警醒、自我批判式的逆耳危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有着改革基因的黄山人,从不失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黄山人敏锐深刻地洞察到时代的变化——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是大众旅游时代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大步前进,就要大胆破冰,打破思想的禁锢。落后于新时代的紧迫感,刺激黄山人奋起直追。“二次创业”的发展蓝图,“黄山再出发”的时代定位,蓄势待发的转型升级,逐渐清晰。

  2015年7月,市委书记任泽锋主持召开黄山风景区改革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清醒认识黄山旅游面临的形势,在创新体制机制、业务拓展、人才培养和引进、旅游营销四个方面下功夫,全力以赴推进黄山旅游“二次创业”。2015年8月,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来黄山调研旅游工作,提出“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对黄山发展提出新要求,赋予黄山新的责任与使命。2017年,支持黄山旅游集团“二次创业”,打响“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品牌,首次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勇闯“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新路,聚焦“四全黄山”,把全域旅游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1+5”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黄山旅游“二次创业”,战略决策的不谋而合,涌动着新时代黄山旅游发展的激流。

  百舸争流,逆水行舟,唯有勇往直前,才能一路领先。为保持“中国旅游从黄山出发”领先地位不动摇,黄山旅游打破对“靠山吃山”模式的路径依赖,在全国同类型景区中率先吹响“二次创业”的时代号角。

  走下山!将办公地址从黄山风景区搬迁至中心城区。物理位移的背后,是从“紧盯一座山”到“放眼全世界”的战略位移。近年来,黄山旅游以核心景区带动山上、上下和周边协同发展,聚焦发力“一山一水一村一窟”战略,加快向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转变。

  走出去!依托景区和索道的运营管理、徽菜的研发和推广,以及旗下酒店、旅行社等传统业务板块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加快实施品牌输入、管理输出和对外投资,培育新的增长点。借助国家级媒体宣传平台,实施全球战略合作,推进黄山旅游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参加柏林旅展、运维海外社交媒体等一系列内容合作,面向全世界讲述着黄山旅游故事、传播着黄山旅游声音。

  “旅游+”!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大力推进“旅游+”战略,通过实施“旅游+金融”“旅游+小镇”“旅游+电商”“旅游+新零售”“旅游+体育”“旅游+文化”等发展战略,实现多元发展。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

  黄山旅游与天津赛富盛元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共同出资,成立黄山赛富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实施旅游及相关项目收购并购,规模10亿元的基金现已累计完成11笔项目投资。黄山旅游与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公司实施战略合作,依托黄山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徽州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共同开发特色小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黟美小镇是首个正式投资落地项目。黄山旅游提出打造旅游目的地落地电商的战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线上线下的全程服务,现已完成黄山智慧旅游有限公司组建工作,新电商平台系统已上线。黄山旅游瞄准300万量级游客量的流量价值,围绕游客需求,研发具有黄山景区特色的文化衍生品,目前已组成文创公司,正在加快推进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走下山的“黄山”,对全市经济、全域旅游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大大增强。2016年、2017年、2018年,黄山风景区旅游接待量分别为330.08万人次、336.87万人次、338万人次,营业收入分别为27.33亿元、28.7亿元、29.74亿元,上缴税收分别为2.66亿元、2.94亿元、3.52亿元。2018年,我市乡村旅游接待4725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量三分之二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5.3万元,位居全省第一。

  杭黄高铁的开通,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大大拉近了黄山与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当前,黄山正在以不等待、不犹豫、不畏难的崭新姿态,迎接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构建“名城、名江、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线,积极打造美丽中国的样板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是对新时代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肯定与激励,也成为黄山人民不忘初心,打响“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品牌的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坚信,中国旅游从黄山再出发,必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黄山的旅游事业一定会欣欣向荣,黄山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