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当你来到壮观的徽州府衙歙县古城时,旅途观光,秀色可餐,大饱眼福,精神上得到满足,但行程劳顿,身体能量的消耗,要补充食物营养,除了快捷的盒饭、面条、徽州的石头馃外,首选的可以携带的就是徽州烧饼。
徽州烧饼香气扑鼻,酥而可口,脆而易嚼,有甜的,有辣的,有本味的,油足但不过多,便捷充饥且饱肚子。不过最重要的,就是当你学习学累了,或者工作饥饿的时候,或急于旅途赏景时,随时可以拿出来解解馋,补充一下能量!还可以泡一杯好茶,享受一段美味的休闲时光。
笔者在假期里走访了徽州古城“彭家徽州烧饼”主人彭庆安。他带着河南口音乐呵呵的告诉笔者:他今年五十多岁,自幼好学,开始在徽州经营“绝味鸭脖子”店,由于这里游客过往特别多,来徽州的都想买点“烧饼”作为便捷快餐。一条重要的市场信息触动了彭氏经营的心弦,遂在小北街口、解放街上开起烧饼店,一干就是几十年。他脸带笑容,平易近人,不仅有一手好技术,还对徽州人文历史了解得如数家珠。
徽州烧饼,即黄山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救驾烧饼、皇印烧饼,是徽州传统名吃。它盛行于古徽州三区四县(徽州区、屯溪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祁门、黟县),以上等精面粉、净肥膘肉、梅干菜、芝麻、精盐、菜油材料手工分别制作而成皮、馅,经过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收口、擀饼、刷饴、撒麻、烘烤等10余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精致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于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数小时而成。因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叶氏词为证:“薄如秋月,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按照徽州烧饼的说法,这是黄山地区一种传统小吃,只因外形长得像螃蟹外壳,色如蟹黄,又叫“蟹壳黄烧饼”。
梅干菜加肉丁的内馅,酥皮上撒白芝麻,见君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碎肉丁加上梅干菜特有的香气,咸甜中带着辣味,绝了!
你还真别小看了这个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的烧饼,它自古就是徽州名吃,被明清两朝皇帝都册封过!
根据黄山当地人的说法,1357年朱元璋突遇兵败,到徽州一农家避难,饥饿难耐,这家主人便拿出自制烧饼给他充饥。老朱吃了,称赞不已,称帝后就专门赐名为“救驾烧饼”。
清朝乾隆帝下江南,当地富商也用这烧饼招待他,乾隆一吃难忘,又册封它为“皇印烧饼”,从此,黄山烧饼闻名海内。
目前,整个徽州古城烧饼店有十余家,都承传着制作的祖方秘笈,诚信经营,价廉物美,味道可口,绿色安全。在徽州旅游才能一饱口福,带上一点特产烧饼回家让家人共赏徽州小吃风味。其中“彭氏徽州烧饼”在旅游旺季,除了网上销售以外,在本地一周要销售一万余元。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