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黄山温泉石刻

2019年04月24日 09:47:53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余悦

  在闲暇里游玩黄山,经常可以看到摩崖石刻。那些人工撰刻的字句或深或浅,在天地间播撒下时光的斑驳记忆。走进温泉景区,那些时代纵横数百年的石刻群,深刻记录了黄山在以往岁月中隐秘的身影。一篇题于元代至正十七年春二月的石刻,将“博通六经,尤精《春秋》”的师山先生郑玉历经乱世、重游黄山时的喜悦心情抒发得无比清晰:“复游山中,访寻旧馆。时丧乱之余,半已煨烬,独川流山峙,不改依旧。乃浴汤泉,题名石上”。

  这是一种对安宁与和平生活的企望。黄山温泉是黄山四绝之一,传说是轩辕黄帝沐浴的地方,故又称“灵泉”。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纪温泉》中写道:“再来池上游,触热三伏时。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诗。”这是黄山历史上第一篇温泉诗。可以推想那时开始的题壁刻字,掀开了黄山石刻艺术的新篇章。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最爱登峰揽胜。黄山闻名遐迩,从秦汉时起即吸引了很多名人大家来此一览。兴之所至,留下游览时的感悟和心情。这些大家的文字言语精炼,书法华美,所留只言片语给后人无尽的启发和思考。站在温泉的人字瀑旁,望着瀑布水流湍急、绿树葱茏、芳草如茵、花开动人,我一时词穷,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只能干巴巴蹦出两个字“好美”!无意中看着高高的石壁上的文字“瀑花怒放”,顿觉脑中灵光乍现,那眼前的文字和美景仿佛都生动了起来,水流飞溅如绽放的花朵,“怒放”二字彰显了眼前景色的生命力。

  类似这样的石刻黄山还有很多,让我们感受到了先贤的自由和豁达,此刻我们竟是感同身受,沉浸其中,时间仿佛穿越回了从前,在同一片山谷中游玩,我们仿佛领略到先人鲜衣怒马,畅游山水时的豪迈和洒脱。

  细看石刻内容,或讴歌山水,或借景抒情,或纪实,或隐喻,或为地名。诗文中从不吝啬对黄山的赞美,从温泉石壁同样可窥之一二。温泉石壁上刻有“天下名泉”“芳名千载”“气冠群山”,赞叹黄山的山水,毫不掩饰地夸赞黄山美景,其中“天下名泉”为邓小平同志1979年夏天视察黄山时所题。

  谈及泡温泉的感受,古人有云“飘然欲仙”“冷暖自知”“天然如意”“不垢不净”“清泉同乐”等,我们似也有同感。温泉景区题刻也有一语双关之意,如刻在温泉石壁上的“热不因人”,既指代了温泉的宜人,温度不因人而有所区别,也说明对待人应该一视同仁。

  很多题刻饱含着作者浓浓的爱国心和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如“大好河山”,为现存黄山较大的摩崖石刻之一,字径达1.9米,为中华民族身处危难之际,肩负对日抗战重任的国军将领唐式遵所题。遥想当年,祖国正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大好河山”几字,既能体现对黄山美景的赞叹,也表达出对家国的热爱之心。另一处题刻“且听龙吟”,同样饱含着对中国强大的期待。

  石刻也有提示地名的作用。传说黄山是轩辕黄帝炼丹飞升之地,所以在温泉有古人炼丹的丹井和药臼等古迹。位于桃花溪中的“丹井”井口直径0.6米,深1.7米,口小底细肚子大,最低处为螺形尖底,据明代岩镇溪南人汪道昆游记所述,“丹井”二字为其手书。

  看着温泉的摩崖石刻,感慨良多,也学习到了很多。唐代歙州刺史李敬方来浴温泉多次,并修筑了汤院等建筑。他曾在《题黄山汤院并序》中一诗中写“兴往留年月,诗成遗子孙。已镌东壁石,名姓寄无垠”,将自己对黄山的热爱抒发得淋漓尽致。

  古代的楹联题刻、摩崖石刻体现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和景观价值,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相得益彰,和谐地融于一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可惜的是,因为黄山地质原因,以及自然风化等缘故,有的石刻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无从知晓。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