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崖上奇松

2019年05月13日 15:18:14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付克义

  悬崖处,溜光的绝壁上竟然长满了形态各异的松树,且都已有几百年的岁龄,此乃一奇也!

  如此绝壁,巨石阵阵,没有沃土,何以涵养,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长势甚好,此乃二奇也!

  斜插悬崖,完全将枝干暴露在外,当狂风骤雨来临,无所为挡,松树却不为所动,依然如磐石般坚挺地立在那里,此乃三奇也!

  徐霞客有言,“绝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此山中又有此奇品也!”

  这是我第二次登顶黄山,第一次叹山之雄伟,第二次就叹这松之神奇了。“奇”,果真是黄山松的最大特质。

  见到“迎客松”,还是很激动的,这可是我记忆中的迎客松啊!

  许多年前,新年将近,我家堂屋的一面墙壁上张贴了两幅年画,一幅是“八骏图”,还有一幅就是“迎客松”。对于“八骏图”,我还是很欣喜的,骏马奔腾,总感觉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精气神跃然而出。而对于“迎客松”,我当时只觉得它仅仅是一幅很好的风景画,鲜明亮丽,却无法跟充满精气神的“八骏图”相媲美。

  这两幅年画,我看了很多年,看多了自然对“骏马”和“奇松”有了一份独特的情感。有时候我盯着“迎客松”细细端详,仿佛看到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它身边穿流而过,那灵动的溪水拍打着倒映的松影,一路嬉闹,奔向远方。

  相见,自然是一见如故。我站在“迎客松”前端详。它破石而出,将根深深地扎进山石里,这是何等的顽强啊。它临山而立,不畏严寒,不畏烈日,不惧强风,不怕恶雨,这又是何等的坚韧啊。

  这一刻,我看到了比“八骏图”更加奔腾的精气神。

  我看到,这奇松,在恶劣的环境中所能够承受的,只有生长。

  松如此,人亦如此。人所处的环境,未必都是能随了心愿的,有时也会遇到挫折,甚至是会遭遇人生的“悬崖”,而人所能够承受的,也只有“生长”。

  这让我想到毛泽东他老人家。在年轻的时候,毛泽东有一个绰号叫“毛奇”。来由是,他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常对同学们讲,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在那个腐朽的旧时代,此“奇”不正是生命力的象征么,象征着被压迫的人们那冲破黑暗的志向和理想,也象征着光明的力量要不断生长,变得强大。

  转头一看,一名挑山工正从身边走过。他从几公里外的山下而来,挑着足足有一百五十斤的物资,真是“负重前行”啊。在这险峻艰险的山脊上,他一步一个脚印,踏出的不仅仅是小家庭的希望,更是人类的奇伟。他,犹如身旁的黄山松,挺出了精神的海拔。

  眼前的“迎客松”,其对面是一座雄伟的山峰,名曰天都峰。天都峰,青崖黛壁,这底色,像极了徽州。这山峰,像极了一位老人,盘坐在那里,时刻在参悟着对面的“奇松”,他感悟到了这棵树的顽强、坚韧和俊朗。

  于是,顽强、坚韧和俊朗,走出了山谷,也浸润了徽州。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