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人生就是一段匆匆过客的旅程,走过的路,到过的站,看过的景,过眼烟云居多。但有些地方,只要看上一眼,走上几步,闻一闻那里的味道,听一听那里的声音,就会触动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你流连忘返,今生难忘。在神农架,遇见大九湖,就是这样一种让你如梦如幻、魂牵梦绕的感觉。
严格意义上说,大九湖算不上真正的湖泊。
但凡湖泊,总有一池不小不浅的水面,舟楫往来,渔歌唱晚。大九湖既不行船,也无渔火,仅是一处高山湿地,首尾相接的九块“湖面”,一眼到边,一脚触底。但在方圆三千平方公里的神农架、海拔一千八百米的大山腹地,有这么一汪秀水,一片原始森林,一方无边无际的草地野花,牛羊点点,农舍一二,总会让人想起世外桃源,想起仙境,想起“诗和远方”,想起梦开始的地方。
“大九湖”源自“大酒壶”,与一山之隔的“小九湖”呼应。相传炎帝神农氏在山中搭架采药,选中这两块高山坪地,分别置大、小酒壶各九把,日夜酿造驱病药酒。不想酒香四溢,召来天上九龙,它们品着美酒佳酿,竟醉而忘返,终成九湖周边的九道山梁。酿酒的酒壶也变成九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日接山泉,夜承甘露,生生不息。
大九湖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南角,我们从宜昌驱车三个多小时抵达木鱼镇夜宿。次日,继续钻云破雾,跨越三千米高的“神农顶”,中午方抵达大九湖镇所在地——坪阡古镇。
“古镇”统一规划建设,崭新,齐整。其街道平坦宽阔,“三纵两横”,首尾纵贯;百十来栋楼房鳞次栉比,吊廊,翘檐,棕褐色木质外墙包装,清一色土家族风格。一座背驮盐包、弓身攀岩的“盐夫”雕像矗立其中,成“古镇”唯一的历史坐标。
面对这座因保护大九湖湿地而新建的“古镇”,看着民族衣裳包裹下的现代建筑内核,我不禁疑惑,是生活在模仿艺术,还是艺术在模仿生活?但它却告诉我一个简单的生活哲理:你能无忧无虑地远行,必定有人在为你张罗着生活的柴米油盐酱——大九湖那片来自远古的“诗和远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眼前的苟且”承载了它曾经的负荷。
神农架的气温一天跨四季。已是五月,坪阡依然清冷。夜很冷,早晨更冷。
清晨,天依然下着丝丝细雨,小镇四周浓雾如墨,山峰隐隐绰绰地起伏着。自大九湖方向吹来的冷风裹挟着湿地特有的气味,在小镇的街道上穿梭着。我们不得不裹上所有的衣服,挤进温暖的大巴车,向大九湖出发。
雨还没有停的意思,风也越来越大,汽车九曲八绕,攀升至大九湖时,群山洞开,豁然开朗。视野所及,树影婆娑,湖水粼粼,满目葱翠。雨制造的雾在草地上空飘浮着,像降落人间的白云,罩住跌宕起伏的群峰众峦,那九条贪杯醉卧的神龙也湮没在云天之中。在草甸与山体连接处,几处白墙灰瓦,深绿中几点黑白,似巨幅山水画中的留白,宁静悠远。
我们坐上环湖观光“小火车”,直达“核心”景区“三号湖”,沿着木栈道走进大九湖腹地。此刻,细密的雨,犀利的风,还是一直追着我们,打着脸颊,吹着已经变形的伞。
大九湖呈东南至西北走向,一望无际的森林草地将湖面分割成九个大小不同、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相邻而又不相见的湖面。其间湖水和草地犬牙交错,绿树和青草层层叠叠,高山和平地环拥相抱。
雨中九湖虽无蓝天碧水,且飞鸟入巢,猪羊归栏,但水濯草木,雾戏湖天,却是另一番景致。我们走在林中的木栈道上,湖水在风的吹拂下,向岸边的草地荡漾着;青草在雨的清洗中,丝绒般低伏在湖边的水面上;无名细碎的小花,不再仰望树的高耸,欠着身子,牵着草的手,羞答答的样子;树是一位多情的“伙计”,撑起魁梧的树冠,为这汪秀水、这片芳草、这点点野花遮风避雨,亘古不变;湖心那几棵枯树几株落草也一直站立在那里,似一位久经风霜的老者,将辽远的岁月气息标记在这片神奇的湿地上。
在这片绿的汪洋、水的泽国里,我想起了祁连山的高原草地,想起了九寨沟的碧水深潭,想起了神农顶的巴山冷杉。唯有这大九湖才将它们和和美美地组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仿佛一对走过万水千山的情人,终于能够相守在这片人间仙境里。烟雨为媒,从此岁月静好。
雨中大九湖神秘而恬静,深邃如一位智者,它有着一种静态的磁力,让人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直达心灵深处。这种感觉,似乎曾在梦中反复出现,似乎又从来不曾真正拥有,我一路跋涉,或许只为寻觅这份与生俱来的对大自然的亲情。或许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就在寻找曾经在书上读到的、感染过我内心深处的安宁与依托。就在夜宿坪阡的酒店里,我读到了古清生的《我就是山中的那盏灯》,这位遁入神农架,安于躬耕山野、种菜植茶、自给自足的作家在书中写道:“躺在长满苔藓的岩石上睡觉,任蝉鸣和一河的流水哗哗声在空气中飘荡……睡觉醒来,拔拔草,剪剪枝。以前总是想到人生应该如何度过,在茶园里就将什么杂念都放下,有了这一方青绿,仿佛有春天在生命里久驻。”
这或许就是许多人追求的简单生活。
岁月枯荣本是自然界常事,这些“风景”于我已无关紧要。人生总是有那些想去而未去或无法抵达的地方。遇见大九湖,偷得半日浮生闲,伫立湖滨,透过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细观自然沧桑的年轮,涤清历史和生活的是是非非,聆听这里天籁般的风声雨声,感念这份不朽的静美,足矣。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