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从项丽敏《器物里的旧光阴》读起,而后陆续读过她的《临湖》《读爱,在花开的春野》《始知身是太平人》《一个人的湖》,一直读到这本新著《闲坐观花落——皖南植物手记》。在她的文字中,我回望着自己的童年,重新见到那些皖南地区特有的器物,看到那春光烂漫时节漫山遍野的花儿,品尝着那些熟悉的、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在她拍摄的美图里,我也与她一道徜徉于太平湖畔,看朝霞,看落日,看花开花落,知晓湖边丛林、田间地头里由花草虫鱼构成的那个秘密王国。
她文字的好,是日常的、静谧的、富有灵性的,又充满着无处不在的诗意和气韵十足的生机。她关注着自己平常所见即景,抒写的也是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琐碎,轻盈,怀旧,又充满着细小的温暖。她不断地书写着她生活其中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小镇、村庄边的那片静谧的湖、湖畔那个热闹的植物世界以及寻常人家餐桌上的日常美食。如果要从我目前所读的项丽敏作品中拟出几个关键词,那一定关乎太平湖、皖南风物。太平湖是她“邮票般大小的故土”,是她永远写不尽的题材。当然,对她来说,太平湖不是故土,而是她每天生活的地方,她也从来未离开过这里,这是她的安身之处,也是她精神的安居之所。
读了她这么多作品,我在脑海里大致能勾勒出她的生活状态,写作、阅读、摄影是她的生活日常,清晨黄昏是她固定的散步时间。不知道她生活其中的那个小镇,是不是也会有人以她每天出现的时间来核对自己的钟表。她端着相机,时不时驻足停步,蹲在一株植物前或是一片稻田旁,拍下一对豆娘、一只白鹭或是那不起眼的稻花,或是天边的晚霞,或是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小溪边浣衣的女子。她是太平湖畔的闲逛者,如同本雅明笔下的波西米亚式闲逛者,漫不经心、无所事事。不过,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远离自然,大多出现在都市的拱廊街,关注的是琳琅满目的物品,他们目光游离恍惚,浮光掠影地从一件商品辗转到另一件商品,而项丽敏是大自然里气定神闲的闲逛者,她亲近着自然,漫步于湖光山色之间,记录下她的所见所思。
回到她这部新作《闲坐观花落——皖南植物手记》,此书分为五辑《闲坐观花落》《春山入盘》《春天的十一个瞬间》《有灵性的事物》《木舍手记》,书中的主角是各种植物,包括野花野草、蔬菜瓜果、乡间美食。在乡间长大的孩子多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那些乡间地头的植物简直就是一座天然的百花园和百果园。
《闲坐观花落》的书名会令人想起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诗句。作者的“闲”是真悠闲,是真正地亲近自然。这本书中的花可不是什么名贵的花,可以列出以下这份长长的名单:豌豆花、土豆花、萝卜花、蚕豆花、芫荽花、山樱花、婆婆纳、蓼草花、野菊花、荻花、牵牛花、野蔷薇、五月菊、蜀葵花,栀子花、鸡冠花、野姜花、晚饭花、木芙蓉……这些是抬头可见的山坡上、乡间地头的菜地里、邻居家的小院子里常见的植物。如文中所写,头天坐车经过的清寂荒芜的山路,第二天就见到错落有致的山樱花,“像雨后的云霞覆在山间,轻盈、洁净、不染杂色”;山间低处,除了绿色还有其他颜色,比如“金银花的白,益母草的紫,野草莓的红,野蔷薇的粉”。除了这些野花,“乡间的花,种花是一个烟火气,热闹劲。要种大红大紫的花,种开得长久又好养活的花。那些娇气的,需要费很多力气去伺候,却只肯开一两天的花,乡间是很少种的。”
在《春山入盘》这一辑中,主角是各色蔬菜瓜果及日常美食,完全可以依据此辑拍出一部叫做《舌尖上的徽州》的美食纪录片,当然不是臭鳜鱼毛豆腐这些已被符号化的徽州美食,而是在皖南人家餐桌上平常可见的食物,如乌箕子豆腐、马兰头、蕨菜、豌豆糯米饭、干豆角烧肉、观音豆腐、南瓜番薯等。《春天的十一个瞬间》《有灵性的事物》写乡间四季轮回里不同的植物,从春天最早开花的树写到冬天的雨;写不同节气里不同的植物,如芒种时节里的端午锦、栀子花,清明时节的蕨菜和映山红。而反观我们这些现代都市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除了与某个节气有关的小长假外,早已不知道每个节气的具体意味,因为我们已经习惯打开各种APP去看天气,来决定出门带不带伞、明天穿什么衣服。最后一辑《木舍手记》其实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也与植物息息相关。新居叫“木舍”,与树为邻,有花,有茶,想想就很美好。
丽敏有一颗活泼泼的诗人之心,她与自然为友,从容笃定,享受着慢生活的节奏。她善写生活中的小细节,是生活的忠实记录者,笔触细腻,饱含着情感,写声音、气味、颜色,写与植物相关的人和事,写出了微小之物的光泽与日常生活的诗意。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