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没有人愿意对孤岛歌唱

2019年07月31日 11:17:42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黄牧遥

  一个座位两个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丝一缕织出道德的巨大蚕茧。推而广之,在更大的空间里、彼此之间的触角应答、翅膀轻扇、气味吐纳,孰是孰非一下子就变成了社会性的问题,如何既能友好地河岸对语、柴门扣扉,又能有分寸地拈花微笑、两不相猜?既能各自岁月静好、城池互守又不落入情分与本分的浓雾深沟?实在是“少年维特”生活场景中斩不断理还乱的层层“虫洞”。场面虽然有点复杂、有点烟熏火燎的世故,但热爱生活的人、渴望在人生高原上纵横驰骋、啸聚呼引的人,渴望在生命的大海中结伴而行、扬帆前进的人,不能因此自我封闭,不能让每一颗暖热的心撞上一个个冷硬的结局从而心海孤岛独悬。

  为什么要把“谢谢”与“善意”剥离?台湾作家张晓风说,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我们的社会喜爱看“凡吾老幼、皆有所爱”的动人故事,同样也为那些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利他之人频繁唱颂,然而善行义举并不是无源之水、不息做功的永动机,当自已的满腔柔软无处着落、一厢热情飘落成空,坠入平静的汪洋、波澜不惊、看不到一丝涟漪,怕再也找不到那些发出信号的音源了,久不共振的情感注定不长,因为在社会的底层逻辑里就暗含多行义事、必有厚报的回馈,人终究是渴望得到积极正反馈的社会动物,没有人愿意长久对着一座孤岛歌唱。尽管人有天生的同理心,有不该被忽略的共情能力,一厢不得结果,心就误上分毫,聚沙成塔、驽马千里,当应和的声音日渐稀缺,还有没有人持续地空谷传音、吟啸山林?持续地托付热情与善意?这才是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

  大厦将倾、犹可力挽。拒绝宏大叙事、场景铺排和压人的语境守好自己的城池的同时,我们也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别人付出善意时回以微笑与感谢,人授以木桃,我报之以琼瑶,不要时时枕戈待旦、城门紧守、封闭自己,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知道每一句谢谢都是对明天更好的期许、都是对自己心灵开放的应答,回答别人的同时让自己的心灵建立更多的镜像。记得回应每一朵花儿,既然没有人能站成一座孤岛,那么从今天起,就不要让善行与感恩的距离山水迢迢——歌成歌、调成调,是我能想的关于那些寂寞歌者最好的结局,渔歌互答、山高水长。

  在人生的海洋上漂泊,我们要勇敢地对每一座孤岛唱歌,对那些勇敢的歌者我们要以各种振动回应,彼此通过歌声连成无垠的大陆。是的,内心的海洋已起波澜,我对心里住着的海鸥说,“妹子,我们一起飞翔吧,歌唱吧”。波涛声起、鸥鸟翔集、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孤岛联成大陆,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