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独步登高白鹅岭

2019年08月19日 16:03:32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黄良顺

  现代人时间金贵,登黄山看景揽胜,大多索道上下,尽可省去不必要的腿脚劳顿。像我这种已有过度审美疲劳的“守山族”,更是将索道当作交接班的“公交车”,即便“票价”不菲也鲜有花两三小时、挥汗攀爬这几公里盘山蹬道的。

  立秋后,太阳依旧毒辣,火舔一般灼烤着地面以及地面上立着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驱车抵达云谷寺,打开车门,一股山风扑面而来,凉凉的,顿感一丝秋的意象袭上心头。这种意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感念,而非肌肤体悟,但它却让我萌生出今天步行上山的念头。

  从云谷寺到白鹅岭,路长四五公里,高差七八百米,在索道修建前,这里是上下黄山的主要步道,常年人流不息。如今已少有行人,即便那些弓腰负重的挑夫们也将这一程汗水装进了穿梭山中的索道里。走在这条林木荫蔽的石阶上,如同走进一栋被高楼大厦遗忘的徽州老宅,如同打开一个被微信、头条抢去风头的博客页面,仿佛在最悠远的时间捕捉到一线苍凉,清幽中免不了有种渐渐老去的意念。这似乎符合我当下的状态,从熙熙攘攘风风火火的生活中来到这看星望月、含风听雨的地方。

  在这依山而上的林间盘道上,峰谷峭崖,古松虬枝,近处的风,远处的景,无不包裹着来自远古时期的记忆——汪洋大海,地球岩浆,第四纪冰川运动,以及岁月风雨留在这里的一道道划痕。它们和谷底的清溪一起,始终流动着不朽的宁静;它们携手路边岩石上、树干上那些绿绒状的植被,亘古不变地守护着世间这片最清凉的净土。森林深处,传来一声尖脆的蝉鸣声,有些刺耳。这小生灵走过酷暑的历练,似乎有了洞察世间百态的淡定、有了远离尘埃的澄明,将我唤回到当下——人生可以没有精彩的情节,但一定要有自我的生活。

  近半年来,我越来越喜欢独自漫步林间,早晨走一圈,中午遛下弯,傍晚散散心。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或许唯有森林才能放得下一颗安静的心,才能回归生活的本源。相较于乘坐索道,慢悠悠地走在这些不再繁忙的登山石阶上,我可以拥有一份更为散漫的情怀,在这段幽静时间里,来感悟、来领会这几十年来所看到的风景,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人——生活中的一切困扰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漫无边际的冥想是爬山登高的最好助力器。儿时,每逢周末、假期,也总是穿行在那些茫茫大山中,也是用这一招来消除身体的辛劳。只是那时为果腹之需——在羊肠山道上,或背着竹篓,或挑着柴火,或驮着一根重量超过自己体重的木头或毛竹,去换回一点生活的必需品。我经常想,如果不是那些年,肩膀上过度地压迫着沉重的铳担、担杵,或许我的个子还可再长高一点;如果不是那些年脑袋需要食物滋养时,天天苞芦粿就辣椒酱,或许我会比现在要聪明一些,会少做些傻事,少走些弯路……

  与那些寥落在荒山野岭的徽州古道相比,登黄山的步道算得上城里的“大街”了。我一步步地走在这些笔陡、宽窄适中、整洁的花岗岩台阶上,腿就像绿皮火车轮上的两根连杆,有节奏地、一弯一曲地机械运动着,缓缓地带着身体向山上抬高。

  走过白砂矼下的那段巉岩,我先前宁静的心已狂跳不已,身上的每个毛孔都冒着汗水,热气从头发根里滋滋地向上冒着,像一列行驶在山中的蒸汽火车,哐当哐当地向山顶行进着。

  过矼顶,至“入胜亭”,小憩片刻。

  继续前行数百米,为一处传统景点——喜鹊登梅、仙人指路。此为奇松怪石组合,一石二景,仰望状如雀鸟,倚松而立,俯瞰形似仙道,挥手指路前方,黄山移步易景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仰望白鹅岭,一笼轻纱般的白雾若隐若现。

  登上岭头,风夹着雾气向我奔袭而来,像水一样轻抚着我裸露的肌肤,有点冷。

  回首走过的这段天梯般的山路,如时光隧道穿过岁月烟云,多少往事历历在目,站在人生的下半场,我似乎感到已走进秋的深处。只是身边的树,脚下的草,依然葱茏地宣示着这个火热夏季正在进行着,新鲜舒展,清新漫溢。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