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当婉转悠扬的黄梅调,邂逅粉墙黛瓦的水墨西递,一场传统与古韵的浪漫碰撞,在徽州大地悄然上演。近日,“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 活动走进黟县西递,非遗黄梅戏与西递古村的独特风景、民俗活动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沉浸式文旅体验,让千年古村焕发出别样生机。
西递戏韵,古风悠长。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清新明快的唱腔、生动活泼的表演,深受大众喜爱。此次在西递的演出,从经典选段《夫妻观灯》到其他传统剧目,演员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将黄梅戏的婉转柔美与灵动鲜活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句句唱词,或诉说着民间故事里的脉脉温情,或传递着传统伦理中的家国大义,带着独特的安徽地方文化印记,如涓涓细流,淌进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黄梅戏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水墨西递,戏韵相生。而西递,这座有着 “中国明清古民居博物馆”美誉的古村落,本身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青石铺就的小巷幽深静谧,祠堂、牌坊等古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演出场地选在古村之中,或依水而设,或傍巷而搭,舞台与古村风景相互映衬,仿佛古今在此交融。当夜幕降临,五彩灯光映照下的古村,与黄梅戏的婉转乐声交织,更添几分梦幻与诗意,让游客在欣赏非遗戏曲的同时,沉醉于西递的水墨风情之中。
龙舞西递,雅韵流芳。此次活动还巧妙融入了西递特色民俗——板凳龙。那由一节节板凳连接而成、装饰着彩灯与剪纸的长龙,在村民和游客的舞动下,穿梭于古村的街巷之间,时而蜿蜒盘旋,时而腾跃起伏,与黄梅戏的表演交相辉映。黄梅戏的柔美唱腔,搭配板凳龙的热闹欢腾,一动一静,一柔一刚,既展现了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又凸显了西递民俗的独特魅力,让游客全方位领略西递的文化底蕴。
此次“非遗黄梅遇水墨西递”非遗文化的展示,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它让黄梅戏从剧场走向景区,走进古村,也让西递的风景与文化通过戏曲得以更好地传播。游客们在西递,既能欣赏到绝美的水墨风光,又能感受非遗黄梅的艺术熏陶,还能参与到热闹的板凳龙活动中,收获了一场难忘的文旅体验。相信在未来,这样的融合会越来越多,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与古村风情的独特魅力,推动文旅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编辑: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