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1.黄山市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
10月25日下午,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黄山市被批准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成为杭州都市圈唯一的外省城市,这标志着新安江上下游的黄杭两地从“共饮一江水”迈向“共享一个圈”。杭州都市圈是我国六大都市圈之一,2017年,杭州都市圈实现生产总值24496亿元,增长7.8%,占浙江省的比重提高到47.3%。黄山市将以加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大力推动规划无缝对接、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联动发展、服务共建共享、合作常态长效,努力把黄山市打造成为杭州都市圈的生态安全屏障、文化旅游示范、绿色产业新地、健康宜居样板、西进南拓战略支点。
2.杭黄铁路开通运营,昌景黄高铁安徽段暨池黄、宣绩高铁关键工程在我市开工
12月25日,杭黄铁路开通运营。12月26日,新建南昌经景德镇至黄山铁路安徽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昌景黄高铁安徽段暨池黄宣绩高铁关键工程等三条铁路开工建设,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拉动有效投资、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生动实践。昌景黄高铁与杭黄铁路等联通,串联多个国家风景名胜区,成为一条跨区域高品质黄金旅游线,宣绩高铁与商合杭、昌景黄等高铁连接,对巩固提升安徽在全国路网中的枢纽地位,带动沿线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支撑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第三轮试点正式实施
新安江流域是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行探索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我省于2012年和2015年开展了两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形成了以生态补偿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的“新安江模式”,探索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制度效益的同步提升。第十六届中国水论坛暨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绿色发展实践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同时,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第三轮试点正式实施。
4.黄山成功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7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届国际协调理事会上,黄山成功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全球首个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体的自然保护地,中国首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三冠王”的风景名胜区。
5.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市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成功从计划经济迈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生活迅速跨过温饱线,提前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进。
四十年来,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4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62.3:21.4:16.3调整优化为8.9:39.7:51.4。黄山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双十字”交通枢纽基本成型。全市(含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9%。全市森林覆盖率由56.6%提高到82.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821元,是1985年的16.4倍,年均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34元,是1978年的167.7倍,年均增长14%。
6.众泰汽车年产100万套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我市
众泰汽车年产100万套智能网联汽车电子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5亿元,是我市迄今为止引进的最大单体投资工业项目,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40—50亿元,年税收约2.4亿元,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
7.全国1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黄山名列前茅
2018年上半年,我市大气环境质量可吸入PM2.5平均浓度为27.4微克/立方米,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48.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97.2%。2018年6月和上半年空气质量城市排名,黄山市均位居第二。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2018年1-11月和11月空气质量状况,黄山优良。2018年11月169个重点城市中,黄山排名第一;2018年1-11月169个重点城市中,黄山紧跟海口市排名第二。
8.市委市政府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市委市政府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4月份出台《黄山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方案》,率先在全省全面实行不动产登记全业务、全流程、跨部门“最多跑一次”,让办事群众充分享受到快捷、规范的政务服务。10月30日,黄山市本级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2.0版启动,实现了登记服务再升级,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办理”。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纷纷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9.《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1月18日起正式施行。《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建于1949年以前列入保护名录的各类建筑物及其构件,涵盖我市境内列入保护名录的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推动我市非文保古建筑得到更精准有效的保护。
10.黄山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
12月5日,祁门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至此,黄山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我市将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抓手,组织各区县专题考察学习,印发指导意见,建立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支持、薪酬制度等保障机制。我市县级融媒体中心突出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机制优势,整合县域内所有公共媒体资源,做到机构人员、传播方式、采编流程、传播互动、管理机制等方面“应融尽融”,边运营边完善,打造内容建设的支撑体系、便民服务的效能体系、清朗空间的执法体系,发挥党的喉舌功能、媒体服务功能和对外宣传功能,形成县域内传播的绝对优势。同时,黄山日报新闻客户端于12月底上线,市直媒体所属融媒体矩阵进一步优化完善。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