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父母的这5种行为 正在培养一个低情商的孩子
“婚姻教皇”约翰·戈德曼曾经对119个家庭进行深入研究,观察父母和孩子在情绪化的时刻是怎样回应彼此的。并对这些家庭进行追踪研究,从4岁直至青春期。他发现:父母的行为可以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情商。那么,父母的哪些行为容易养成低情商的孩子?
不关心、不回应孩子的情绪
很多父母不重视关心孩子的情绪。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更关注成绩。在一些留守儿童家庭中,这种现象更明显。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甚至觉得不去回应,孩子慢慢就会“好了”。比如孩子哭的时候,你不理他,他慢慢就会不哭。甚至有些父母觉得消极情绪对孩子是有害的,试图去转移孩子的情绪。
解决办法:关心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孩子,并给予孩子安慰。孩子就会知道情绪是可以找到出口的。他可以从你的回应中学会调节、排解自己的情绪。
不和谐的夫妻关系
即使是婴儿阶段的孩子,也会因为父母之间的紧张氛围变得紧张和不安。冲突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不爱表达情绪,容易变得焦虑、内向、抑郁。
解决办法:夫妻之间吵架,可以抱怨,但不要批评、攻击对方的人格。
讥讽、贬低孩子
讥讽、蔑视或贬低,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的元凶。也许家长不知道,孩子是多么地信任家长。他们喜欢从父母身上找认同感。他们深深地相信你说的话。如果你认为他很笨,他就会真的觉得自己很笨。如果你侮辱他们,他们也觉得自己不好。这削弱的不仅是孩子的自信心,还有和父母间的信任感。
解决办法:父母可以恰当地表达你的愤怒和失望:“你今天的表现真的让我很失望。”明确指出孩子行为上的错误,但不要说出贬低性的话。
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懒”“笨”“胆小”“自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给孩子贴的标签。但是,不被父母尊重的孩子,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压力,更多行为上的问题。
解决办法: 批评孩子的行为,不要批评他们的性格和品德。当孩子表现出不好意思和陌生人交流时:应该说:你说话声音大一点,大家才能听懂你的意思。而不是:“你怎么这么胆小?”
指责、惩罚孩子的负面情绪
很多家长觉得女孩要善良隐忍,所以要求女儿不表现出愤怒、不满的情绪,要求孩子把情绪吞进肚子里。一些培养男孩的家庭,要求男孩坚强勇敢。当孩子表现出害怕、悲伤的情绪,男孩的父亲就会教训他们:“别像个女孩子,哭哭啼啼的。”甚至去惩罚孩子。情绪长期得不到认可,孩子逐渐也相信是自己存在什么问题。这导致他们的自尊感低。也很难学会应对自己的情绪。长大后,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他们将很容易被击倒。
解决办法:情绪没有对错。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但要对不当行为划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经过父母的指导,孩子会慢慢会学会自己调节情绪。
研究表明:那些接受过父母情绪指导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业表现、社会竞争力和幸福感。而忽视甚至抗拒孩子表达情绪,他们的孩子就不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容易有更多消极情绪,这些行为影响着孩子的长大后的社交和幸福。也正是父母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情商。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