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吴荣华:老兵返乡种菇闯劲大
春日田野里,20多名村民正在紧张地忙着采摘大球盖菇,忙得不亦乐乎。这是笔者3月31日上午,在休宁县溪口镇矶溪林草种植家庭农场基地所见到的场景。说起农场创办人吴荣华,在场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夸道,“这个老兵不简单,闯劲足”。
吴荣华,溪口镇矶溪村人,共产党员,今年67岁。精明能干,言语不多。他阅历丰富,当过四年兵,1976年退伍后,回到家乡务农,干了30多年的村干部,曾担任过村主任一职。他喜欢研究科技种田,身上有股钻劲。早在1985年,还是农科教刚刚兴起时,他就赴外地学习香菇种植技术,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技术,种过竹荪、灵芝等菌类,带动村民一起种,一起富,当年村里菌业种植技术是他负责,矶溪村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了远近闻名的香菇专业村,红火一时,时任省领导还来过该村考察。
新世纪初,由于当时菌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木材资源,资源日益枯竭,加之市场行情下滑,该村香菇种植渐入低谷,吴荣华种植面积也大幅减少。
2010年,他从村干退职后,外出打工,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还是请他种香菇,每年有六七万稳定收入。在这期间,他掌握了更多的种植技术,大球盖菇就是前几年接触到的。这种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价格是普通香菇2倍以上。而且生态环保,利用稻草等农作物秸秆种植,不用砍树,在江浙沪和福建等地市场很受欢迎,种植前景看好。而且每年种完菇,还可以种一季水稻。
人在外,他心里最想的,还是回乡创业,带动村民一起干。2017年下半年,他依然辞去浙江那边工作,回到家乡二次创业。他从附近农户中流转了8亩多地,创办家庭农场。从福建引进菌种,试种大球盖菇,这在黄山市是首家,去年春天就获得了丰收,每天雇请10多位村民采摘,日均1000多斤,高峰时3000多斤。
由于他去年是头次在家乡种大球盖菇,本地人对这种菇不太了解,因此市场销售基本是干菇外销。烘烤那段时间非常辛苦,农户采摘回来后,放进冷库,然后他一人烘烤。每烘烤一炉,需24个小时左右,烘烤时,需要掌握好温度与火候,不断察看,晚上只能坐在炉边打盹,一个多月没睡一个安稳觉。
去年,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回报,光付给村民劳务收入就达10多万元,其中不少村民都是贫困户。今年,他的信心更足了,扩大了再生产,种了20多亩大球盖菇,还有竹荪、羊肚菌等30多亩。
“现在,大球盖菇在我们当地认可度逐渐提升,来买鲜菇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我准备销售一部分鲜菇,再烘烤一部分。现在每天上市量就一千多斤,预计过些日子高峰期可达五六千斤。我肯定更忙了,不过也就2个多月睡不好觉。干活哪有不辛苦的?”说起这,他似乎觉得不值一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就是一个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的退伍老兵——吴荣华。(汪红兴 文/摄)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