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智能健康管理不能太迷信数据
有异常须及时就医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一批健康智能产品的兴起。能检测心率、睡眠质量的穿戴式设备,能测出体脂率、人体成分的智能秤,能上传数据的智能血压计、血糖计等,是目前较常见的医疗健康智能产品。
一般来说,这些产品分为医疗类和健康类,前者是专业医护人员使用的,而后者受众则多为对健康管理有需求的普通人,包括运动人群、睡眠问题人群、母婴人群、慢病人群、老年人群等。很多年轻人也开始为家中老年人添置医疗健康智能产品,到底老年人该如何利用这些产品,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呢?
新科技提升健康管理意识
老年人“总是容易听信某些健康谣言”。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老年群体对于健康资讯的接收渠道还不够充分,他们总是渴望获得更多与健康相关的知识。
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上网的首要原因,就是为了找到满足自身所需的健康信息,而这与人们的刻板印象并不一致。很多人都认为老年群体排斥新技术,讨厌新鲜事物。根据一份调查显示,老年人对于使用科技产品进行健康管理是感兴趣的,其中超过75%的受调查者认为利用科技产品来监测自己身体情况,对提升健康是有效的。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周佩如指出,以往很多的体征数据的监测只能在医院进行,现在普通人只要把智能设备买回家,就能随时对自己的健康指标进行监测,这对于提高大家的健康管理意识非常有帮助。
关注健康趋势最重要
一般来说,医院的健康监测设备都有专人定期进行调试和校准,数据基本能保持精确。很多人都关心,家里的这些智能设备,是否能真实反映自己的健康水平?周佩如指出,家用医疗健康监测最重要的作用,是让用户对自己的健康趋势有大致了解,例如知道自己在某个时间段里体重是否发生了变化,血压血糖是否产生了波动,睡眠时间是否控制在科学范围内等,而不必过分要求设备数据如医院仪器一样精确。
“对于老年人来说,不需要强求使用什么样的监测工具才是最好的,最重要是让他们学会看懂自己的健康趋势。”周佩如举例说,比如体脂秤,不管是医用的还是家用的,对于体脂率的准确程度也不需要精确到0.1%,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把握自己体重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就足够了。又如,监测步数的手环,即使步数算少一步或者多一步,对健康的影响也不会太大。佩戴手环之后让老年人有“多走动”的意识,就已经达到了健康管理的目的。
不要迷信数据有异常须就医
周佩如提醒,医疗健康智能产品只能为用户提供数据监测,而无法提供病情诊断,因此,在使用产品的同时,老年人不要过分依赖产品,因为有时候一些小概率的健康事件难以监测,再加上一些疾病发生得较为隐秘,有时候不适出现了,可能数据上也没有变化,因此老年人要根据症状、体征以及个人感觉,及时就医。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