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手机危害?

2019年04月25日 15:17:14 来源:黄山新闻网

手机是把双刃剑,大多成人都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机,远离手机带来的危害,是家长们的永恒课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家长应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家长应将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同时,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用父母身份强压或是用亲子关系威胁,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家长应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同时,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家长直接没收手机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此时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手机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孩子了解到电子产品的优点,让孩子通过电子产品学习到新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比如动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并且时不时问一下孩子,这是什么动物,那是什么,解释给孩子听。在平常的时候看些相关的绘本,带孩子去动物园,那么孩子从不同渠道接受的信息就全部结合起来了。

除了使用电子产品以外,让孩子培养点兴趣爱好,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画画、学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练习,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或者带孩子爬山、游泳,让孩子全身心都锻炼了;还有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这些都是能够帮孩子综合发展的有益的活动。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习惯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造成的。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多多陪伴孩子做些亲子活动,免得孩子去手机里寻找被关爱的感觉。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