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房中房”:徽州满顶床
江志伟
徽州古典家具的可贵之处,主要就在于它的地域特色明显、文化内涵丰富、做工精细美观,向来深受广大收藏界人士的青睐与喜欢,以至于在北京朝阳区的高碑店,都有一家生意兴隆的“徽州宏记古典家具行”专做徽州古典家具生意。在所有徽州古典家具中,尤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徽州满顶床”最为讲究、耐赏。据悉,诸多名驰遐迩的徽州历史名流,如:“珠算宗师”程大位、《资本论》中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胡适等,都是在这样的“徽州满顶床”上出生、长大的。
所谓“徽州满顶床”,就是主要产于古徽州明、清时期的,由徽州能工巧匠们精心制作的,一种全木结构、兼具徽州木雕、徽州漆器、徽州家具之美的房式老床。所谓“满顶”,指的就是它的上顶、下底、左壁、右壁和后壁等五面都是木板满封、密不透风。
“徽州满顶床”在床榻类古典家具“儿童床、架子床、拔步床”等三大类中,应该属于“拔步床”或“八步床”系列,因为它就像一幢独立的小房子,成为“房中房”、“室中室”。在徽州人家的厢房中,他的尺寸正好与厢房的宽度一致,而在它的床前两侧,一边安放俗称“盆柜”的古式马桶箱柜,一边安放搁置油灯、蜡台的床头马鞍橱桌,都是漆得红彤彤的,与房中大衣橱、梳妆台等其它红色家具一块统称徽州“一房红”。
“徽州满顶床”的床沿口一面,是一个红彤彤、金闪闪、描龙绘凤的“口”字形的床脸儿,最底下的床架主体是看不见的。上端横有一块镶有花边的长条板壁,两侧各有一顶天立地的长条板壁,它们与床沿下部的横向板壁一起构成中间空出的床门,床门内侧挂有中开式蓝花土布门帐开合自如。有些挂落,有些角饰,尽显徽州木雕之技艺。床沿口一面的四周床脸板壁上,均漆上通红的土漆,然后以金色线条勾划上各种各样的美丽、喜气、祥和、民俗的图案,诸如:龙凤呈祥、花好月圆、麒麟送子、松鼠如意之类,有点喜气洋洋、金碧辉煌的况味。床的内壁表面则漆成暗红色,在这样的徽州满顶床上下塌休憩,犹如躲进小木屋、身处童话境一般,美妙极了,舒服极了。比较讲究点的“徽州满顶床”,还在床内的正壁上横设一长条红彤彤的抽屉橱柜,一长列排开四个抽屉,放置些私房钱财、金银首饰、换洗衣裤之类;橱柜上面正好成为一长条案,可以搁置些床第古玩摆设和常用生活物品。
一般来说,古典家具的受人喜爱,要么是因了它的黄花梨、紫檀、鸡翅木等珍贵的用料,要么就是因了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徽州满顶床”的用料并不过分讲究,价值主要就是它独特、别致的文化内涵了——
首先,“徽州满顶床”是徽商文化背景下徽州女人独守空房辛酸经历的见证者。徽州民谚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徽州男人小小年纪就得背井离乡、踏上商路、直至叶落归根回归家门,致使嫁作商妇的徽州女人长期饱受空房之苦。如此“房中房”、“室中室”的满顶床型设计,便可使她们藉此聊获些许“躲进小房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慰籍与安全感。
其次,“徽州满顶床”是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遗存。其间所涉及的“徽州三雕技艺”、“徽州漆器技艺”等古徽技艺,都已成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喜爱并传承的“徽州满顶床”,是一种文物保护之举,更是一个标本研究之实。其风格典雅、朴实大方、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的审美价值,彰显的是中国古典家具黄金时期中国床榻制造技术和造型技术的工艺水平,研究价值极强;
第三,“徽州满顶床”古老、古典、饱经沧桑的沉稳美况味,能极大满足人们的怀旧心理需求。而“徽州满顶床”之所以会出在徽州,一个重要的、颇具实际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它的全木板、全封闭的“满顶”结构,更适于多梅雨、常潮湿的徽州人家居室里的床榻防潮。
最后,“徽州满顶床”的审美取向对于现今的家具设计新理念有着重要的借鉴性。表现在“徽州满顶床”上的“实用、舒适、保健、装饰和多功能”的徽州古典家具理念,正是当今时尚家具所谓“家具的功能,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更是精神的、文化的”的新理念所追求的。
因此,有人说:家具中的名门——古典家具;古典家具中的名门——“房中房”徽州满顶床。
编辑:郑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