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翻开厚重的中华文化典籍,徽风皖韵是闪耀独特魅力的动人篇章。
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名山大川众多。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殷切嘱托,厚爱如山;巨大关怀,催人奋进。一年来,我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推陈出新、向新而行,实施“文化、文旅、文艺、文博、文体”提升行动,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奋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行业出圈出彩出新出效。
以文立信赓续江淮文脉
“大炮喷烈焰,飞机头上旋……”黄梅声声唱,戏曲空间将时光拉回烽火燃烧的抗战年代。从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到参加第十八届文华奖终评演出,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黄梅戏《太阳山上》今年在全国重要艺术舞台赚足曝光度。
悠扬黄梅雅韵与革命历史题材结合,大大扩展了传统戏曲的艺术表演力。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余登云说:“我们努力推动黄梅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大胆探索表达家国情怀的新剧,又保留传统戏曲程式表演的‘绝活’,让黄梅戏之花在新时代绽放生机与活力。”
浩浩江淮,文化重地。一年来,我省增强文化自信,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挖徽州文化、长江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及黄梅戏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更多体现徽风皖韵、展示安徽新形象的文化精品。
作为迄今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淮南武王墩一号墓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东至县华龙洞人被证实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凌家滩、双墩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健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2024年以来新增历史文化名城1座、历史文化街区1片、历史地段23片、历史建筑239处;话剧《炉火照天地》、电视剧《县委大院》、广播剧《喜鹊》等7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作品奖”,获奖总数、全国排名均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硕果累累,文艺精品绽放时代芳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里浓墨重彩的夺目一笔。
作为我省首部工业题材话剧,《炉火照天地》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奋斗追梦的火热激情。安徽省话剧院院长段晓波说:“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重大主题,打造具有鲜明‘安徽印记’的作品,艺术地诠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精品名剧接力展演,文化市集热闹呈现。日前,“好戏安徽”精品剧目展演展示工程暨文化惠民促消费活动第四季在安徽百戏城火热开展,为广大观众奉上丰富精彩的文化盛宴。今年,安徽百戏城亮灯开放,成为备受青睐的文化新地标。
一年来,我省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建设一批空间设计“美”、功能服务“好”、运营模式“新”的公共文化空间。目前,全省共建成1200个公共文化空间,成为百姓身边“文化会客厅”,让全民共享的“文化大餐”触手可及。
以文兴业打造支柱产业
从修复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鼎,到维修含山华阳洞摩崖石刻,安徽徽博文物修复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的文物CT扫描系列设备、宇宙线缪子无源监测设备等“黑科技”产品,能够检测出铜器、瓷器乃至古城墙、山体隧道的裂缝,从而为文物对症开方、助文物延年益寿。该公司董事长韩国勋说:“我们积极钻研、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为世人留住文化瑰宝。”
科技赋能,激发文化产业“智”变。在紫云山(包河)文化创意产业园,集结着一大批类似徽博文物修复研究所这样的文化科技龙头企业。东超科技的“空中成像互动展示屏”、安达创展的“元宇宙数字画卷”、华光影像的“8K超高清摄像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涌现出大量创新应用场景和产品。
今年3月,紫云山文创园正式揭牌,锚定全国一流目标、进军千亿产业蓝海,铺展开一张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的“施工图”。前8个月,园区实现营收443亿元。以紫云山文创园为引领,目前芜湖神山文化科技产业园、黄山市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园、宿州直播电商数字文化产业园、池州老池口文创产业港、淮北老电厂文创园等相继建设,更多“竖起来”的开发区、“半空中”的产业园、写字楼里的大项目将在江淮大地开花结果。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一年来,我省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眼“一区三圈四带”总体规划,构建板块联动、区域协同、业态多样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擦亮“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金字招牌,展现“皖美如画”安徽文旅新形象。
三河古镇景区打造“三河明月夜”主题灯光秀,徽州古城推出瞻淇鱼灯、汪满田鱼灯、大阜布龙等非遗巡游表演,宣纸文化园建设“元宇宙造纸工坊”“纸山行旅”等沉浸式项目,火热开展的“百景提升”行动聚焦重点景区,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提升沉浸感、互动感和体验感,持续增强对广大游客特别是年轻客群的吸引力。
文旅消费“热辣滚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前8个月,全省接待国内游客5.2亿人次,旅游花费670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7.2%。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朝辉说:“我省加快培育文化属性强、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新消费业态,创造更多面向新需求的文旅消费时尚空间,利用文化旅游业强大的黏合作用和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提高了文化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度。”
以文化人熔铸奋进力量
一个个精彩的宣讲作品,一幅幅生动的青春剪影,一声声真挚的情感共鸣。近日,“理润江淮·沿着总书记足迹学思想”沉浸式宣讲暨创新思政课走进安徽职业技术大学,从“下好创新先手棋”“勇立潮头开新篇”“城乡融合绘宏图”“诗与远方交响曲”“人生能有几回搏”五个方面,通过相声、情景剧、微访谈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师生诠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的生动实践,带领师生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最大气有力的书写,源于精神;最令人振奋的变化,始自人心。一年来,我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选树群众身边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用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目前,我省179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总数保持全国第一。
淮南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成功入选地级全国文明城市,入选数量并列全国第二,我省成为全国第三个实现省辖市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的省份;肥东县、肥西县、南陵县、潜山市、休宁县、明光市、颍上县、霍山县、郎溪县9个县(市)入选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入选数并列全国第三,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县(市)已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徐淙祥、李培生、胡晓春3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当选总数已达28人,新当选数和当选总数均居全国第一……今年5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了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安徽收获亮丽的“成绩单”,江淮大地绘就全域文明美好画卷。
“老把式”拥抱新技术,“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今年7月,徐淙祥又获得“时代楷模”称号。目前,我省共有8人获此殊荣,人数稳居全国前列。徐淙祥说:“‘时代楷模’称号对我来说,既是鞭策鼓励,又是前进动力。我将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桐城市“六尺巷”的故事广为流传,见证了一段你谦我让、以和为贵的佳话。我省深入挖掘“六尺巷”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弘扬“谦和礼让、敦亲睦邻”的传统美德,创作推出黄梅戏《六尺巷·宽》等各类文艺作品,推动礼让文化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章程,融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演、文明观赛等行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行风社风民风焕然一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省将紧紧围绕新的文化使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筑牢文化根基、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 本报记者 张理想
编辑: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