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十三五’时期,安徽省商务经济突出促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11月24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箭介绍了安徽“十三五”期间商务发展的成就。
商务经济跨越提升。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5年的890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862.1亿元,年均增长19%,总量居全国第9位,比“十二五”末提升5个名次;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由2015年的488.1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687.3亿美元,连续跨越500亿美元、600亿美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8.9%,总量居全国第13位,比“十二五”末提升2个名次;实际利用外资由2015年的136.2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79.4亿美元,年均增长7%以上;实际对外投资由2015年的9.7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3.6亿美元,年均增长8.8%,各项指标均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
开放平台能级跃升。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建设,在安徽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安徽连续举办三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新获批马鞍山、合肥经开区、安庆3个综合保税区,以及合肥空港、铜陵(皖中南)、安徽皖东南3个保税物流中心,合肥、芜湖等8个进境指定口岸。目前,全省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17家,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中西部第1位;拥有7个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口岸,数量居中部第1位。
消费流通创新升级。商贸流通主体持续壮大,安徽省限上企业连续5年保持年均净增1000家以上,截至2019年底突破1.4万家,年销售额过100亿元、50亿元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2家、38家;电子商务迅猛发展,2019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2353.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5倍,从2015年的全国第12位提至2019年的第8位;农村电商基础夯实,“十三五”期间全省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累计超1000亿元,保持了30%以上的平均增速;累计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220个、示范村743个;品牌消费深入推进,淮河路步行街成功获批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认定省级特色商业街51条、“安徽老字号”29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达到25家。
对外贸易加速转型。安徽省外贸主体加快培育发展,进出口实绩企业由2015年的5831家增加到2019年的8561家,年进出口额过亿美元的企业由60家增加到77家。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合肥、芜湖、安庆先后获批成为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城市;合肥经开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蚌埠市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安徽省累计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0个,培育省级农轻纺类基地5个。服务贸易水平加快提升,合肥成功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合肥高新区、蜀山区分别入选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文化出口基地;全省58家企业、17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入选企业数居全国第5位。
双向投资提质增效的五年。安徽省利用外资领域由传统制造业覆盖到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农业、交通、商业等领域,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总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41.4%提高到2019年的49.9%;对外投资覆盖行业由2015年的49个扩大到64个,投资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获取新技术和整合市场资源转变,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数量由28家上升到54家。外资大企业大项目增多,2016年至2019年,投资总额过亿美元项目达到88个,是“十二五”期间的1.1倍。新引进1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有88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皖设立166家企业。
张箭表示,“十四五”时期,安徽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扎实推进稳外贸、稳外资、扩消费,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实现商务经济行稳致远,为新时代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