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年来,祁门县祁红乡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主线,通过夯实组织基础、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参与,持续探索治理有效新路径,激发乡村振兴内生活力,绘就一幅乡风文明、和谐有序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筑牢组织堡垒,建强治理“引擎”。将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根本保证。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库,积极吸纳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本地致富带头人等加入村后备干部队伍。目前,全乡有16名专职村“两委”干部,培育村级后备干部8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8人,占100%,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基石。并由现任村“两委”干部实行“1名班子成员结对2名后备干部”的帮带机制,累计开展政策讲解、矛盾调解、项目推进等培训20余场次,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优化网格治理体系,推动党支部、党小组与网格体系深度融合,整合党建、综治、应急、民生等服务资源,实现“多网合一”、一岗多责,配备专职网格员44名,今年以来依托网格收集发现诉求矛盾问题61个,回应化解诉求矛盾问题61个,提升对群众需求的响应速度与处置效率。
聚焦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温度”。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推动服务下沉、精准施策。结合“驻村夜访”、主题党日活动、“三天在村工作法”等,组织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定期入户走访,通过“拉家常、问需求、记民情”的方式,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闭环机制。网格员和党员亮身份、树旗帜,带头走访入户,收集村民意见建议,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网格治理全覆盖工作中,把“一老一少”服务工作作为丈量民情、温暖民意的关键举措,建立特殊群体动态管理台账,实施帮扶关爱行动,精准对接特殊需求,排查解决住房、用电、用火、燃气等安全隐患20余件次,针对孤寡老人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月均上门服务2次,帮助解决生活需求;协助残疾人办理证件、补贴等事项200余人次。通过网格员精准化、个性化、多元化服务,切实提升“一老一少”及特殊群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汇聚多元力量,构建共治“格局”。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党建+信用”模式,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纳入积分管理,依托3家“生态美·信用好”超市,村民可凭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等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今年以来,完成兑换10余场次,激励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培育文明新风尚,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今年以来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40余场次,受益群众超3000人次,切实弘扬时代新风,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发挥乡贤能人作用,借助“百姓议事厅”“乡村夜话”等多元协商平台,积极吸引退休干部、老党员、致富小能手等群体,在矛盾调解、产业发展、乡风引导等方面献智出力。
编辑: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