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执“绿”为笔书新篇

2025年10月22日 10:33:26 来源:黄山日报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皖浙两地联合开展新安江水质检测(资料图)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

殷殷嘱托,重如千钧。一年来,黄山儿女将这份期许深植于心、践之于行,以赤子之心守护绿水青山的永恒底色,以开拓之志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路径。这份对生态的执着坚守与生动实践,正源源不断地为黄山大地注入崭新的、磅礴的绿色动能。

守护山水本底

10月3日深夜,歙县深渡镇渔政执勤点的智能监控系统骤然报警,显示有人正趁夜色在新安江禁捕区域非法捕捞。值班执法人员迅速响应,依托系统精准定位,火速赶赴现场,成功制止了这起违法行为。多年来,这支渔政执法队伍始终坚守在新安江生态保护一线,以“智能监控+水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守护着母亲河的安宁与生机。

这份对一江碧水的深情守望,正是黄山呵护生态本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于发展的方方面面,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先后编制印发《美丽黄山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黄山市生态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纲领性文件,为绿色发展锚定清晰航向。今年1月至8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20.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97.9%;全市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继续保持100%;新安江、太平湖、阊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山水无言,万物共生便是最动人的回响。作为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全域共记录各类生物8522种,较2024年9月首次汇总统计新增物种超1600种。珍稀濒危物种频频“亮相”,百余种安徽省新记录物种在此“安家”,不断丰富的生命图谱,是黄山生态保护成效最生动、最有力的注脚。

激活富民动能

盛夏的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湿地公园,浓荫蔽日,鸟鸣婉转,众多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凝神静候,只为捕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瞬间。这个曾因“依山傍水看晚霞”得名的小村,如今因成为避暑观鸟的热门目的地而声名远扬。

“我观测到的绶带鸟就有6对之多!”摄影师周杰难掩兴奋。每年5月至6月,像周杰这样的生态摄影爱好者都会慕名而来,用镜头记录绶带鸟栖息、孵化、育雏的自然繁衍过程。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于超说:“绶带鸟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它们的稳定栖息是生态系统健康良好的直接证明。”据统计,傍霞森林片区已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34种,其中包括水雉、勺鸡等珍稀鸟类十余种。

悦耳的鸟鸣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傍霞村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将率水河岸的砂石滩变身为活力四射的露营基地,将鬲山脚下的抛荒田焕新为寓教于乐的研学农场。生态观鸟、康养旅居等特色项目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24年以来,村里新增6家特色民宿和农家乐,游客量激增40%,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

傍霞村的嬗变,是黄山全域“点绿成金”的生动缩影。新安江源头第一村新安源村,2400亩茶园中80%获有机认证,村民人均茶叶收入达5000元,比20年前增长了10倍;歙县石门乡竹岭村,因竹而名,以竹兴业,全村竹林总固碳量约8万吨,生态价值超300万元;黄山区焦村镇上岭村毗邻黄山九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生态改善与声名远播,该村生态研学、自然教育等绿色产业“破土而出”……宝贵的生态资源,正日益转化为黄山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座。

破壁价值转化

当生态资源的价值被充分认知和科学量化,黄山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脚步愈发坚定。

9月22日,歙县重点企业黄山盛龙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安徽省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成功竞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项政府储备排污权指标,为项目的顺利落地扫清了关键的环境要素障碍。这也是2024年全省排污权交易改革以来黄山市首笔由政府储备库出让的排污权交易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之一,黄山市依托省生态产品交易所平台锐意创新,接连推动全省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全市首笔大气排污权交易等标志性项目落地,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今年1—8月,该平台共完成林业碳票、排污权等项目交易876笔,交易额达3.06亿元。

黄山市锻造出开启绿色财富宝库的三把“金钥匙”,推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走向纵深。“村落徽州”项目如星火燎原,截至8月底已审批项目21个,累计授信104.48亿元、发放贷款78.18亿元,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沃土;EOD模式全域推进,5个项目纳入省级库,1个项目跻身国家库,以生态保护修复引领区域综合开发;VEP探索破冰,3个贷款项目成功落地,获银行授信9.35亿元,贷款投放2.66亿元,开辟了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这些机制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将黄山的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强劲的发展胜势。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这抹生命的底色,正以其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潜力,成为黄山城市发展中最动人、最持久的永恒光芒。

编辑: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