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高质量往前赶”让黄山提质增速蓄能成势

2025年11月01日 09:55:34 来源:黄山日报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去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一年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黄山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使劲“往前赶”,一步一个脚印把“愿景图”变成“实景图”。今年前三季度,黄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高出全省水平0.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6%。全市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夯实,“进”的势头持续增强。

工业创新引领增长突围

曾经,黄山给外界的印象只是一张“旅游名片”。如今,这片美丽土地正书写着工业制造的新传奇。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其中黄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全省平均1.8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位居全省前2,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领头羊”。

在休宁县昌辉汽车电器车间里,28条柔性装配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地生产着组合开关、时钟弹簧等汽车零部件。这家从乡镇小微起步的企业,凭借技术创新的“硬核”力量,如今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前三季度,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30%。

昌辉的崛起,正是黄山制造业“向上攀登”的缩影——以创新为引擎,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最终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黄山工业的崛起,绝非偶然。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安徽,始终聚焦“创新”。面对省委“创新之问”,黄山市以创新破局,奋力向“新”而行、向“高”而攀,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今年6月,全市首条新能源高性能电摩整车生产线在黄山高新区正式投产;8月,黄山永新新材料有限公司“绿色软包装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破土动工。同月,徽州区循环经济园内,年产8万吨聚苯硫醚树脂项目开工建设,打造全球一流的PPS产业集群;10月,黄山HMOs生产迈入“AI驱动”新阶段,将利用AI大模型赋能合成生物产业……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黄山市推动产业向“新”、向“上”、向“强”跃升的清晰路径。

前三季度,全市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绿色食品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0.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1个百分点。

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居全省前列。我市前三季度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5.9%,增幅连续4个月保持全省第2。

透过数据之“形”,看发展之“势”。从“旅游名片”到“工业高地”,青山绿水之间,同样能孕育硬核制造的澎湃动能。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文旅消费带动区域发展

屯溪区花山谜窟的夜晚,激光与水幕共舞,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情碰撞;徽州区大灵山景区内,游客在灯笼星河中触摸时光肌理;休宁县齐云山度假区的NPC互动、逍遥街闯关等百余场演艺,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从“卖风景”到“创场景”的变化背后,是全市文旅行业创新思维的深度实践。

数据是文旅融合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前三季度,全市景区共接待游客3708万人次,同比增长16.4%,门票收入8.1亿元,增长25.0%。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19.5%。

文旅产业是黄山的首位产业、支柱产业,也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文旅热潮带来了滚滚人流,激荡起消费市场和经济运行的活力——民宿、餐饮、文创等配套产业的兴起,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传统手工艺因旅游市场需求重获生机;乡村环境因旅游发展得到全面提升。

以文旅为引擎,“绿水青山”正向着“金山银山”加速转化。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今年5—6月,全市开展“徽动消费 悦享黄山”有奖发票试点活动。试点期间,全市零售、住宿、餐饮三大行业开具的个人增值税普通发票数量同比增长358.63%、金额同比增长44.85%,以票促“消”,市场消费活力勃发。

此外,“票根经济”也为我市带来新增长点。商务部门“十一”启动的以“徽动消费 票享黄山”主题的“票根经济”促消费活动,游客凭高铁票、机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发票,可享受全市各地160余家覆盖零售、餐饮、住宿商户及景区等多重联动优惠,实现“引客来、留客住、促客消费”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实施消费能力提升等7大行动,组织开展“徽动消费 悦享黄山”等商文旅融合促消费活动250余场次,拉动消费超10亿元。以赛事、演艺、交通等票根为纽带,带动关联领域消费约2亿元。还将抓住年终岁末消费旺季,开展新一轮有奖发票活动,推动“票根经济”提质增效,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农业赛道跑出“加速度”

前三季度经济发展的火热势头也延伸到广袤的乡村大地。

屯溪区粮食精耕细作示范田里,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响起,成片的水稻被收割;黄山区安徽苗员外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多条清洗宰杀和真空包装生产线同步运行,一条条臭鳜鱼“游”向百姓餐桌;歙县深渡镇阳产村徽派土楼群间,玉米、辣椒、红豆、南瓜在竹筛中铺展如画;黟县宏村镇塔川村金色稻田如海,游客漫步木栈道,咖啡屋与民宿的融入,为传统乡村注入新活力……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产业化思维做好“茶花草鱼”土特产文章,创新升级乡村旅游、乡村康养等业态,探索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建设既有高颜值、更有高价值的乡村,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奋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板。

前三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86.4亿元、同比增长5.0%,一产增加值50.9亿元、同比增长4.9%,分别高于全省1.4个、1.5个百分点,均位居全省第2。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6%,高于全省30.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2;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0%,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

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全市完成粮食、油料播种面积分别约77.74万亩、34.32万亩,分别超目标任务1.04、1.63个百分点。特色产业发展提质扩量,在“茶花草鱼”上重点发力,前三季度,茶产业综合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3.9%;1—9月,出口茶叶4.1万吨、同比增长8.6%,出口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0.4%,出口值占全省78.3%。创新建立绿色食品产业“九个一”工作机制,1—9月,全市绿色食品十大产业全产业链产值597.6亿元,同比增长9.1%。和美乡村建设提标扩面,在全省市级层面首创首提“六联共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全市已确定12个试点片区,覆盖62个行政村。农村各项改革持续深化,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精准施策,多点发力,促进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8元,高于全省1883元,位居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6.4%,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

编辑: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