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无“琼”大——视听中国看海南全媒体传播活动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一米高度”绘就儿童友好城市新图景

2025年11月20日 09:22:48 来源:黄山日报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新安儿童友好公园里,孩子们在彩色攀爬架间追逐嬉戏,清脆的笑声在公园里回荡;市图书馆少儿阅读区,孩子们捧着绘本席地而坐,指着插图与身旁同伴轻声交流;“情满徽州·爱心妈妈”活动中,“爱心妈妈”为结对帮扶的孩子带来温暖陪伴……

近年来,黄山市持续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作为推动新时代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和研学产业“六大友好”体系,致力于以“一米高度”的视角,打造儿童友好空间,绘就城市幸福新图景。

立足“一米高度”

探索建设路径

一座城市对待儿童的态度,代表着城市的生机与未来。

如何让城市真正适配儿童成长需求?一直以来,黄山市着眼“一米高度”,从“友好理念”到“空间可见”到“服务有感”,持续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路径。

筑牢政策基石,方能让“一米视角”落地生根。黄山市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以高站位谋篇布局:《市委常委会2025年工作要点》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为工作开展奠定了主基调;印发《黄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5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拆解209项具体任务、细化责任分工,以政策合力为建设铺路。

政策护航下,黄山市成功将“一米高度”融入城市空间肌理:围绕儿童出行、学习、运动、康育等场景,共出台9个建设指引;全市建成23处儿童友好公园,让口袋公园、广场变身“童玩天地”;开通儿童友好专线6条,在站点布局、车辆配置、班次设置上充分考虑儿童乘车需求;建设一批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串联10家文化场馆,打造黄山市儿童友好场馆群,推动“文旅+儿童友好”深度融合,让友好空间触手可及。

空间之外,“一米需求”是服务升级的核心标尺。托育服务保障扎实,全市总托位数6756个,千人口托位数达5.13个,普惠率约为75%,各区县均建成1家公办独立托育机构。医疗保障有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超99.7%。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双减”政策落地后,全市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216家压减至21家。公共服务丰富,市图书馆积极推进儿童友好图书馆建设,今年以来,共开展线上线下少儿活动近百场次,吸引了万余人次参与。

“1米高度看城市”,不仅是“蹲下来看孩子”的人文关怀在城市规划中的具象化,更让黄山市在守护孩童无忧成长的过程中,实现城市温度提质、活力升级。

关注“一米需求”

鼓励儿童参与

“想要一个可以大家一起玩的秋千”“公园里能不能加些卡通人物?”……在屯溪广宇大桥南桥头东侧的新安儿童友好公园项目建设前期,市住建局城建处联合市妇联召开儿童议事团会议,让孩子们以“一米高度”畅谈心中乐园的模样。

经过几个月的改造,融合“松果屋”“天秤秋千”等童声设计的公园于今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不仅满足了全龄段儿童的探索需求,更在6月成功入选住建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改造项目可复制经验清单,为该批次安徽省唯一。

这座从“童声”里生长的公园,正是黄山市将儿童参与嵌入城市治理的生动缩影。为让更多“一米需求”被听见,近年来,我市将儿童参与嵌入城市治理体系,已组建市级及区县儿童观察团等组织近39个,为“童声献策”搭建起坚实载体。

儿童不仅是城市建设的受益者,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参与者——城市的友好模样,本该由孩子们用双手描绘、用视角定义。为让童声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鲜活力量,我市着力构建“儿童表达—社会吸纳—及时反馈”的全链条闭环机制,让每一份童真创意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两年来,“黄山小主人·我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言献策”活动持续深耕,300余份充满巧思的小主人提案被逐一梳理,其中兼具意义与可操作性的建议,均由相关市直单位点对点回应,让孩子们感受到“我的声音被听见、我的想法被重视”。

黄山市更以多元载体为孩子们搭建广阔表达舞台。儿童友好绘画大赛上,孩子们用斑斓色彩勾勒心中的美好家园;摄影大赛中,他们用镜头捕捉城市里的友好瞬间;征文比赛里,文字成为他们畅想未来的桥梁;《儿童友好“城”就未来》专栏视频则让童言童语被更多人听见、看见。这些活动以儿童视角,定格黄山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新貌,传递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希望,更向全社会释放出清晰信号:尊重儿童,是要让他们深度参与城市共建;支持儿童成长,是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表达自我,让每一份童真参与都成为城市发展的珍贵养分。

从新安儿童友好公园里的秋千设想,到提案落地,从孩子们笔尖的奇思妙想到政策层面的精准回应,这股鲜活的“童力量”正用“一米高度”的视角校准城市发展的温度,让尊重儿童的意识渗透城市规划肌理,让儿童参与真正成为城市升温的“催化剂”。

汇聚“全城关爱”

擦亮建设品牌

儿童友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与美好。那么,一座儿童友好型城市该呈现何种图景?黄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今年5月,来自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的31名罕见病儿童通过公益活动成功登顶黄山,在迎客松前圆梦;市妇联持续开展“情满徽州·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招募“爱心妈妈”5154人,结对关爱儿童4657人……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一米关爱”渗透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细微角落。

这份以儿童为中心的坚守,也赢得了各方认可。连续两年,市妇联收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对黄山市成功举办世界儿童日系列活动发来的感谢信;去年9月,市妇联受邀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第二届亚太区域儿童友好城市会议,作为安徽省唯一发言嘉宾参加圆桌对话,也是全国参与圆桌对话的7个地市之一;今年8月,“南孔圣地·礼遇徽州”衢黄儿童友好城市主题交流实践活动在黄举行,两地儿童共赴友好之约;10月,黄山儿童友好观察团成员亮相“2025我们的力量中外儿童分享汇”,开启跨越国界的友谊之旅……从“国内认可”到“国际关注”,黄山的“儿童友好”指数正持续攀升。

经过多年实践,在黄山,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正逐步从“概念”变为全面铺开的“实景”,勾勒出城市的幸福底色。

编辑: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