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歙县北岸镇:非遗“活”起来 银龄“潮”出圈

2025年02月25日 16:55:03 来源:歙县 作者:王定花 姚文祥
微博
Qzone
微信
微信扫一扫打开分享

这个春节,歙县北岸镇瞻淇鱼灯凭借其精巧工艺与文化魅力火爆“出圈”,成为非遗文化新晋“顶流”。在这股热潮背后,一群平均年龄68岁的“银发匠人”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来自瞻淇村老年学校学员,既是非遗技艺的传承者,也是文化创新的实践者,用指尖匠心点亮千年鱼灯的文化新光。

走进瞻淇村古巷深处的鱼灯工坊,十余位老人正围坐在长桌前忙碌,75岁的汪观海手持竹篾,娴熟地弯折出鱼灯骨架的弧度;身旁的学员们或裁剪绸布细心蒙裱,或执笔勾勒栩栩如生的鳞片纹样。作为工坊创始人兼老年学校教务主任,汪观海不仅是县级非遗传承人,更化身“银龄教师”,将鱼灯扎制细分工序,以“传帮带”形式手把手教学。瞻淇村以地方特色为根基,依托老年学校平台,让学员们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担起非遗传承的担子,或参与鱼灯制作,或成为舞鱼灯的表演人员,实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的文化教育意义。

如今的瞻淇村,鱼灯工坊不仅是老年学校的“第二课堂”,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让老年人‘有为之乐’对接文化‘活态传承’。下一步,瞻淇村将拓展非遗课程覆盖面,让更多的工坊成为老年学校的“第二课堂”,让更多传统技艺在银龄匠人手中焕发新生。

夜幕降临,瞻淇村青石板巷中,一盏盏鱼灯在老人手中轻轻摇曳,光影斑驳间,仿佛游弋的鱼群穿越千年时光。这里的故事证明:当非遗遇见“银发力量”,文化传承便有了温度,乡村振兴便有了底色。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