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不用跑县城,在村里的社保服务站刷个脸就完成了资格认证,这政策真是越来越贴心!”8月20日,在歙县岔口镇社保服务站,72岁的村民王阿姨刚完成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对工作人员连连称赞。
这正是歙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服务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人社部门联合多部门持续深化服务改革,通过部门联动打破数据壁垒、数字赋能简化办事流程、服务革新延伸便民触角,让这项民生工程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
部门联动让服务资源“沉到底”
“没想到残联的信息能直接给到社保部门,我不用额外提交证明就享受到了政府代缴保费。”上丰乡老赵的经历,折射出部门协同的实效。
近年来,歙县人社部门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每月自动比对户籍变动、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信息,1-8月精准识别需政府代缴保费的困难群体5834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在提档提标工作中,这种联动机制更显威力。人社部门负责政策解读,乡镇(街道)组织网格员入户宣传,村(社区)协助信息采集,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截至8月底,全县累计提档补缴8466人次,为90名参保人办理个人资助业务,居民参保、提档积极性持续提升。
数字赋能让民生响应“提速度”
“以前变更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得专门跑一趟乡镇社保所,现在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行!”歙县王村镇李大爷打开“皖事通”APP,展示着刚完成的操作,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
如今,这样的“线上办理”已全面普及。居民通过微信“电子社保卡”小程序、支付宝“安徽税务”小程序、“皖事通”App等渠道,就能轻松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查询、资格认证、基本信息变更等业务的经办受理。数据显示,线上业务办理量占比从过去的10%跃升至如今的35%,平均办理时间也从原本的2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15分钟内。
智能服务更显温度。该县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医保参保、就诊结算等数据,对全县领取待遇人员的生存资格状态进行精准判断,实现10.5万人次“静默认证”,占已认证人员数量的97.22%,真正做到“寓认证于无形”。
服务革新让便民举措“暖人心”
针对高龄、重病、残疾等特殊群体,歙县推出“上门办”服务,组建“社保服务队”,开展“敲门行动”跟踪服务3800余人次,累计上门办理业务1.2万次;更为行动不便群众开通“预约办”绿色通道,最长响应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线下服务网点也在优化升级。2023年,该县已实现全县192个村级经办服务平台全覆盖,当前已升级基层标准化服务点173个,覆盖全县28个乡镇、56个行政村、10个社区、79个基层银行网点,形成“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便民服务圈”,帮助群众就近就地解决难题。
群众的声音被及时回应。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群众来访等渠道,收集分析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并优化具体措施,让服务更合民心。
编辑:叶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