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近日,歙县石潭村出现大面积云海奇观。记者 潘成 摄
进入3月,江南迎来最美的时节,到处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坐落在歙县大山深处的霞坑镇石潭村,分外绚丽清新: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掩映在如梦如幻的云蒸霞蔚中,层层叠叠的的油菜花漫山遍野,闪耀着一抹抹明丽的金黄。
3月7日,记者与友人相约到石潭踏青赏花。蜿蜒的乡村公路上,蠕动着来自周边各地大大小小的车辆。“从3月5日花期开始后,每个工作日平均接待游客约3000人,周末日均1万多人,高峰期一天曾达3万多人。”在石潭村旅游接待中心,村党总支书记辛健与值勤的交警一道,正忙着指挥调度游客换乘,忙中偷闲时向记者述说着“幸福的烦恼”。
小山村成“网红打卡地”
“石潭十八汰,汰汰是吴家。”石潭是歙县吴姓的主要聚集地之一,新安江支流昌源河流经山谷,山中多雨形成了独特的云海景观,大小不等的村落散布在群山之中,油菜是当地村民种植的传统作物。
上世纪90年代,在一次亚洲国际摄影展上,石潭村的一张油菜花照片得了大奖。从此,名不见经传的石潭一夜走红,被摄影圈誉为“全国七大油菜花最美拍摄地”之一。
游客纷至沓来,热闹了小山村。歙县因势利导打造石潭油菜花旅游品牌,发展乡村旅游。霞坑镇党委书记汪敏介绍,近年来,县、镇两级整合美丽乡村、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业引导资金、世行贷款、畅通工程及扶贫等项目资金,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引水、河堤护岸、旅游服务设施、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特别是开通了昌溪至石潭公路,打通了山上循环道,形成了内外交通循环,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得到明显改观。同时,通过举办油菜花节、油菜花摄影大赛、花海音乐会等活动,打出了“摄影天堂”品牌。
精明的徽商后代从中嗅到商机,当地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歙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石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张云华告诉记者,全村农家乐由从1990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65家,可同时接待2000多人吃住,从业人员超过500人,效益最好的农家乐一个月能挣10多万元。正常年景,全村旅游接待收入近2000万元,并带动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
“体验券”探索品质旅游
“石潭油菜花观赏期在1个月左右,每年3月,人流、车流蜂拥而至,接待压力大、游客体验感也差。”张云华说,石潭油菜花最佳观景点在山上,而山道陡峭弯道多,山顶空间小,为了旅游安全,村里在山下修建了多处停车场,安排游客统一换乘。目前,村里与杭微长运公司合作,引进14辆面包车统一换乘,取缔了原先村民非法营运的换乘车辆。
石潭是免费景区,油菜花观赏季节仅维持秩序、环境保洁、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需要几十人,所有花费由村里承担。今年起,歙县文旅部门首次在石潭、坡山两地推出乡村旅游点体验券,游客购买体验券后方可进入游览。其中,线上预约花费10元可购买体验券,线下购买则需花费50元,所有体验券可作为10元代金券在旅游点合作商家范围内使用。
在上山公路入口,记者看到一批没有购买体验券的外地团队游客欲步行上山,正与两位工作人员交涉。游客认为,既然是免费景点,换乘和体验券就是变相收费。工作人员则解释,换乘是为了游客安全,避免狭窄的山路人车混行造成拥堵和交通事故,推出体验券为了鼓励游客预约旅游,引导错峰旅游,提升旅游体验感。最后,这批游客不顾工作人员劝阻步行上山。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些天来,每天都有部分游客不换乘、不购买体验券,还有一些游客不文明旅游,到处乱扔垃圾,甚至踩踏油菜花,这些后续工作只好由村里花钱处理。
“一季花”转变为“四季景”
在石潭油菜花观赏期,一方面当地接待压力大、维护成本高;另一方面有少数游客对新推出的统一换乘和旅游体验券不买账。诸如此类的问题,倒逼当下乡村旅游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石潭推出旅游体验券,是一种新尝试,目的是为了推行预约旅游,推动品质旅游,但实际执行中,部分游客不理解、不配合,这与宣传推介力度、操作方便程度、游客文明素质等都有关系。”黄山市一位多年从事乡村旅游研究的学者认为,石潭乡村旅游要加快转型升级,变“一季花”为“四季景”,以空间换时间,丰富旅游业态,进而提升旅游舒适度,增强游客体验感,增加农民收入。
在石潭山顶的油菜花观景台左侧,有一处新建的徽派建筑民宿,名为“望山居”。“这家民宿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由返乡创业村民汪小龙打造,计划今年梅雨季后试营业。”张云华告诉记者,通过招商引资,村里还引进上海一家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柿木汰摄影村落项目,打造以摄影为主题,集吃、住、游、娱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综合体,现已完成前期民居和土地流转。
汪敏介绍,为了弥补石潭旅游淡季的短板,近几年来,镇村两级鼓励农家乐和民宿发展,免费发放种子和肥料,引导村民种植向日葵等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同时在古村、古祠堂、古民居的保护利用上做文章,充分挖掘民俗风情、人文资源,举办民俗表演、徽文化体验、摄影展赛、书画艺术交流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编辑: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