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新用户
注册新用户
修改密码
6月17日,记者走进黟县柯村暴动纪念馆,重温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黟县立足实际,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黟县组织摸底调查,全面系统掌握革命文物基本情况,对列入文保单位的革命文物建立档案、树立标志碑、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柯氏宗祠聘请文物员进行重点保护。近5年来共投入1000余万元,对革命文物进行维护修缮和展陈提升。目前县域内保存革命旧址、遗址51处,登记革命文物5处,其中列入省保1处,市保1处,县保3处。相继公布和规划柯氏宗祠(皖南苏维埃政府)、旋溪塔、“当红军最光荣”标语旧址(方志敏故居)、孙氏祠堂(红军医院)、汪希直故居等红色革命文物5处。
黟县整合各项资源,开辟多种载体,让革命文物在创新传承中“活”起来。整合红、绿、古等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将革命文物、美丽乡村、古村落保护相结合,2013年以来,投入500余万元相继对柯氏宗祠(皖南苏维埃旧址)、“当红军最光荣”标语旧址、西递珠坑文叙堂(黟县县政府诞生地)进行改造和展陈提升,并依托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将周边红色遗迹串点连线,发挥规模效应,形成“红色之旅”线路,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体验。在“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西递、宏村入选“新徽州、新农村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线路”。以革命旧址、遗址、古建筑为依托,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等新型旅游业态10余处,免费向群众开放。同时对县保“当红军最光荣”标语旧址、孙氏祠堂,市保旋溪塔、不可移动文物文叙堂等古建筑所延伸的红军歌、革命战斗故事等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对展陈设置进行优化提升,深挖文化内涵,提高展览宣传效应。
编辑: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