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
x

注册新用户

发送验证码
立即注册
X

修改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激活新动能,产业转型全面升级

2021年09月18日 10:09:27 来源:黄山日报 作者:汪悦

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生机盎然的新兴产业、满园春色的全域旅游、吹响号角的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发展动能,黄山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朝气和发展活力。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白露时节,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碧波荡漾,幽静秀美,与沿岸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华灯初上,黄山不夜城内,市民游客在《徽韵》演出中流连忘返,在风情美食街上享受美食,在“黄山秘境”中感受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年以来,全市旅游经济整体趋势向好,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865.26万人次、同比增长90.69%,旅游总收入274.12亿元、同比增长106.85%。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旅游+”战略,持续推进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提升人民获得感的幸福产业。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我市坚持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厚积薄发孕育强大发展势能。

9月1日,奇立德产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在黄山高新区正式破土动工,厂房总层高约18米,建筑面积约10600平方米,建成后,通过招商引资可吸引3-4家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政策的企业入驻,入驻企业预计产值达5亿元,税收超3000万元。

在黄山博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对“基于5G前传的平面光波导芯片及器件的关键制备技术研发项目”做最后攻关。原来这类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公司技术研发逐步推进,产品光损耗大大降低,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公司已完成厂房规划与设备选型,年底就可批量生产。“待新项目达产后,企业将拓展新领域,提升核心竞争力,预计新增产值达1.3亿元。”公司总经理刘建哲踌躇满志。

一个新的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一个个重点产业项目为全市产业发展播下希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和创新力度,紧紧围绕数字经济、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谋划和建设、“双招双引”、产业创新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

1-7月,全市552户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居全省第6位。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77个,总投资159.6亿元。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全市产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背后,乡村振兴步伐也可圈可点。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房前屋后干干净净……随意走进我市一处村庄,都仿佛走进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近日,在黄山区新丰乡盛洪村的田野上,一辆小火车搭乘着游客穿行其中,游客在火车上拍照留念,畅享田园风光。盛洪村通过对街巷古道、生活污水收集等提升改造,实现从“脏乱差”到“示范点”的华丽转身,走上了“农业+旅游”的致富路,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4年的5.8万元增至2020年的50.85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

因地制宜发展精致农业,加快茶叶、干鲜果、泉水鱼、中药材等特色种养,全力打响“田园徽州”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一地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培育壮大泉水鱼产业、产值达5亿元,带动4500多名群众脱贫,实现“草鱼变金鱼”;随着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目前已占全市旅游的2/3,七成以上的村庄吃上“旅游饭”,10多万农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

这些顺应时代、顺应发展的富民多元产业,带来的最大实惠就是贫困群众收入增加了、腰包鼓起来了、干劲更足了,人均产业收入由2016年的881元增至2020年底的2595元,群众获得感更强,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近年来,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乡村电商、旅游康养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创业、更多优质资本投资兴业。今年,全市落实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4.24亿元,共安排项目655个,其中产业项目272个,投资额2.7亿元,占比64%。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产业发展正全面起势,挺起黄山崛起的坚实脊梁。


编辑:姚敏